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大闸蟹:药食两用正当时

2023-10-1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螃蟹膏脂、膏黄胆固醇含量偏高,健康人也不建议过多食用。用于治疗某些病证时,应遵医嘱服食。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 刘正辉 报道   “秋风起,蟹脚肥”。大闸蟹属螃蟹的一种,值10月份成熟季来临,蟹肥味香,鲜美诱人,可谓时下秋日美食中的顶流。其实大闸蟹也是不错的药食两用之品。

  据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孙伯青介绍,大闸蟹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锌、铁等矿物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脂血症及部分肿瘤亦有较好的协同调治作用。中医认为,大闸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舒筋益气、活血散结、通络添髓、利湿消肿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清诸热、散瘀血的作用。《名医别录》认为蟹可“解结解血,养筋益气”。《本经逢原》则认为其“专破血,故能续断绝筋骨”。近代《中药大辞典》谓其能“清热、散血、续绝伤,治筋骨损伤、疥癣、漆伤、烫伤”。蟹肉有清热、化瘀、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

  大闸蟹最佳食用方法是清蒸(刷洗干净,煮熟蒸透),尤其适宜搭配生姜、紫苏叶,去腥的同时还能解寒气。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作用。蒸煮蟹时,用生姜佐之;吃蟹之后,再来一杯温热的姜茶,暖胃驱寒,可以有效中和大闸蟹的寒凉之性,缓解肠胃可能出现的不适感。紫苏叶性温味辛,归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作用。因紫苏叶中含有挥发油成分,以鲜紫苏叶来搭配大闸蟹食用,亦可有效中和蟹的寒性。对于进食鱼蟹中毒(包括过敏)而出现腹痛、呕吐,或遍身风疹瘙痒等症状,紫苏也是对症药材。《金匮要略》载食鱼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也可以用新鲜紫苏叶50克,生姜20克,加清水400毫升,煮至200毫升,每日分2~3次适温口服。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不宜食用生姜、紫苏。

  要提醒的是,食用大闸蟹时,不吃鳃、心、肠、胃等内脏;不经过充分蒸煮、高温消毒的生蟹,如醉蟹、腌蟹不能吃,死蟹更是不能吃。并要注意大闸蟹过敏、脾胃虚寒者及孕妇、老年人、伤风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忌与柿子、冷饮、浓茶、石榴等鞣酸、脂肪含量高及寒凉之品同服。螃蟹膏脂、膏黄胆固醇含量偏高,健康人也不建议过多食用。用于治疗某些病证时,应遵医嘱服食。

  附:大闸蟹砂锅粥

  【食材】 小米150克,新鲜大闸蟹2只,生姜、香葱、花生油、食盐各适量。

  【方法】 把洗净的小米倒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粥。在煮粥的期间,把大闸蟹处理干净,用牙刷清洗大闸蟹的外表,然后用剪刀把不需要的杂物剪掉。接着用刀剖开大闸蟹黑色物体对着水龙头冲洗干净。热锅倒少许油,把洗净的大闸蟹倒入锅里煎熟。如何辨别是否煎熟了大闸蟹:煎熟的蟹壳会呈现淡黄色,没有熟的大闸蟹,蟹壳颜色不同。待粥将要煮熟时,把煎好的大闸蟹、生姜丝放入到粥里,继续熬煮30分钟。开盖,放盐、香葱搅拌均匀,鲜美香滑蟹粥就熬煮好了,热乎乎的,非常美味。

  【功效】 蟹粥不仅好吃,还营养丰富。秋冬要多吃蟹粥,易消化,老小皆宜。具有补骨髓、养筋活血功效。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星    炫

  图片来源/闻大乐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