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肠镜发现息肉该咋办?

2019-02-2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肉疙瘩”长在肠子里?80%的大肠癌由结肠息肉发展而来!黑便、血便、便秘、腹痛……赶快到医院检查吧!

  高女士1月前出现大便带血,一开始没在意,以为是痔疮复发。最近这两天症状加重,遂来医院就诊。肠镜检查后发现距离其肛门25cm处有个1.2*0.8cm的息肉,经肠镜摘除后活检为良性的息肉,这下心中忐忑的高女士可总算放心啦!

1.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以结肠和直肠息肉多见,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两种:炎症性和腺瘤性。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且在各种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下有恶变倾向。

2.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小的肠息肉,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没有早期发现,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出现黑便、血便、便秘、腹痛等症状,如果遇到这些情况,需要尽早去医院做全结肠镜检查。

3.肠息肉一定会发展为癌吗?

  炎性息肉一般可自行消退,或者抗炎治疗后消退,而腺瘤性息肉不能自行消失,而且会越长越大。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恶变机率,据统计,80%的大肠癌由结肠息肉发展而来。肠息肉如果不做处理,会慢慢变大,细胞突变,恶化成肠癌。从结肠息肉发展到结肠癌,一般需要5至10年的时间。

4.肠息肉如何治疗?

  现在主要采用内镜治疗,在肠镜下切除息肉。一般息肉的大小、多少对治疗的选择影响不大。另外,一些早期发生癌变的息肉也可以通过内镜治疗来解决,不一定需要做手术。

5.内镜下治疗肠息肉包括哪些方法?

  (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即利用高频电切技术将病变所在黏膜切除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激光治疗:对于很小的息肉可以激光处理。

  (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如果息肉范围比较大,甚至怀疑有早期癌变,可以采取黏膜剥离术,把整个黏膜完整地剥离下来。

6.肠息肉摘除后要注意什么?

  有些患者由于基因的原因容易长息肉,所以在摘除后第三个月要到医院进行复查。如果复查情况好,可以半年或者一年后再复查。如果发现新生的息肉,则需进一步治疗。

  【友情提示】

  饮食也是肠息肉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肠息肉患者息肉摘除后应少吃动物脂肪,多食富含益生元、膳食纤维的食物,补充每日所需要的维生素c,加强锻炼。拒绝暴饮暴食,力求做到“三不”,即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

  综上,肠息肉是一类疾病的统称,腺瘤性息肉可以恶变为肠癌,所以肠息肉已经发现需积极处理,经内镜下治疗,从而阻止肠癌的发生。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门诊开展大肠癌早期筛查工作,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和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开通肠镜预约绿色通道,三天内完成肠镜诊疗。每周三下午开设胃肠疾病专家门诊,临床资深外科学博士坐诊,让您远离大肠癌,真正做到“上医治未病”。

专家介绍

  夏阳

  外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上海肿瘤防治联盟结直肠专业组委员。

  临床一线致力于胃肠外科专业20余年,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主刀及一助完成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上千例,结合国际前沿的外科快速康复理念(ERAS),术后创伤小,恢复快,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近年来,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内镜负责人,牵头率先在胃肠外科开展内镜下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工作,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优先内镜检查,缩短等待时间,对胃及大肠的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实施内镜下切除,让更多肿瘤高危患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

  参与和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两篇,国内核心期刊20余篇。团队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胃肠疾病专家门诊:周三下午

  专家门诊十楼B区9号诊室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夏阳
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值班编辑/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