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立秋已过,天气逐渐转凉。按照很多地区的风俗习惯,“贴秋膘”被提上“议事日程”,人们餐桌上的“硬菜”比如红烧蹄髈、酱烧肘子、糖醋里脊、牛排羊糕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
面对美食,是大口吃肉,还是“点到为止”?能不能“管住嘴、迈开腿”呢?尤其是已经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的病友们,还是需要“敲敲木鱼”提个醒,虽然多少有点扫兴,但是真心为您好呢!
我国约有2亿“临界高胆固醇血症”人群,还有88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人们对于高胆固醇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为11%、5.1%和2.8%。可以说,国人并不是很重视如何规避“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对于我们人类健康的损害是“静悄悄”的,渐进式的,它是一种基础性、慢性代谢障碍疾病,如果不积极干预,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那么,什么是“心血管事件”?哪些疾病属于这个范畴?
“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心脏部分和脑部分,疾病的名称主要是: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冠心病;脑卒中(即脑梗死、脑出血)等。
“心血管事件”对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的病痛常常是突发的,灾难性的。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明星大腕,个案举不胜举。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控制血脂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早发现;规范用药,早治疗,才能规避“高胆固醇血症”带来的健康风险。
此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症”就是一对难兄难弟,两种疾病存在着联系,常常互为因果,或者同时存在,或者先后发生。
“高胆固醇血症”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导致血管逐渐发生硬化改变,血管管腔逐渐变窄,血流变慢,血管压力增加,进一步加重了“高血压症”。
“高血压症”患者常常是在原有的“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基础上,未及时有效地干预“临界高胆固醇血症”,逐渐发展为高血压患者。
虽然我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但是,国人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不高,分别仅为26.1%、22.8%、6.1%。如此差的高血压病防治现状造成了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我国有14亿人口,高血压就占了2.7亿,其中至少10%,也就是3千万左右的人,已经患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而一旦患有上述疾病,对病人而言生活质量差,寿命缩短,对家庭及社会而言精神及经济负担也会明显增加。
更可怕的是还有更多的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正在成为下一个心血管事件的患者。
有研究显示,在未来15年间我国将新增加7500万例心肌梗死,1.2亿脑卒中以及3900例心血管病死亡。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形势。
“新冠”的发生和常态化,现代生活的便利,使得“宅家”时间更多,“管住嘴、迈开腿”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具有新的挑战。
严峻的现实需要我们学习和了解,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律,规避健康风险。
1. 饮食习惯:
人们在习以为常、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下,诸如传统习惯“贴秋膘”时摄入较高的饱和脂肪酸饮食。建议改变饮食结构;改变进食习惯,正确的饮食先后顺序是:汤、蔬菜、荤菜、米面类(饭);“贴秋膘”“点到为止”,并注意少油低盐高蛋白。
2. 活动减少:
乘车、上班、看电视;尤其“新冠”的出现,宅在家叫快递、外卖等等,人们的活动量减少,主动运动减少。建议能走路就不坐车,能走楼梯就不乘电梯;站着(坐着)看电视各约半小时间隔;培养体育锻炼好习惯,如果在场馆锻炼时特别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交际间距;在家亦可练习瑜伽、做广播操等。
3.与年纪有关的两个因素:
年龄因素:有研究证明,随着年龄增长可使血浆胆固醇增加0.78mmol/L(30mg/dl)左右;
女性绝经:妇女绝经之后因为雌激素减少可致体内胆醇水平升高。
所以,建议市民应每年体检,并关注自己的胆固醇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增高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寻求帮助。
4.遗传基因:
高脂血症有一定的遗传概率,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均为高血压患者,子女遗传的概率高达46%!因此,在这样的“高血压家族”中,应该从小朋友就开始培养“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越早进行有意识的生活干预越早获益。
综上所述,建议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规范治疗,严格自律,无论是遇到“贴秋膘”特定传统习俗,还是平时的生活,都要先“管住嘴”,然后“迈开腿”,这才是规避健康风险的上上之策。
专家介绍:
(照片由作者提供)
陆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治疗,尤以冠心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见长。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
张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擅长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危险因素防控等疾病的诊治。
本文作者/陆志刚 张洁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赵青青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