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女子为何两年不敢过马路

2022-11-2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PPPD)规范化诊疗一定要重视其个体化特征,通过系统性病史回顾,尽可能寻找诱发因素,从源头本质上去干预去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 刘正辉 宋黎胜 报道  50多岁的徐女士犯头晕有近2年,每天起床后就感到脑子昏昏沉沉。与此同时,她感觉自己越来越敏感,不能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甚至不敢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像过马路,看见来往的人群或车辆都会加剧头晕感觉,必须休整一会,或在别人搀扶才敢继续走动,只有在家躺平才使头晕明显减轻。

  她曾到医院求诊和住院,没发现严重问题,初步结论是“脑供血不足”,服用药物后病情没有好转。

  徐女士性格偏内向,多愁善感,所有的不适都是主观感觉,即她自己讲述,家人怀疑她太“作”,刻意夸大了自己的病症,或是患上心理疾病。但徐女士发病前并没受到精神刺激或其他打击,精神科医师给她做了相关评估,也不符合焦虑抑郁标准。

  后经人介绍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施天明医生在诊间详细询问了病情,并进行了细致的体格检查与检测,判定她得了一种叫做“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PPPD)的病症。这类患者多表现为持续缓慢进展的头晕和不稳,常规检查项目往往发现不了明显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临床特征去识别:

  一、在直立姿势时头晕会明显加重,如站立或行走,病情严重者保持无倚靠坐姿也会使头晕、不稳感觉加重,而平卧时症状则会减轻,因此患者多喜静而不喜动;

  二、患者头晕感觉主要是脑子迷糊、昏沉感,而不是晕得天旋地转;

  三、病程通常较长,数月甚至数年,且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头晕不适感;

  四、对某些视觉场景过度敏感,像人流车流流拥挤的街道、过马路,有滚动字幕的电子屏或电视画面,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或图案复杂的地毯等,上述场景均会显著加重患者头晕症状。

  原来是大脑连续发布“假警报”

  医生通过追问病史,发现她年轻时经常有短暂性的眩晕发作病史,而最后一次严重的眩晕发作恰好就在2年前,事实上,以往的眩晕发作经历就是逐渐形成PPPD病症的主要诱因。

  “很多PPPD患者发病前通常会经历过严重的眩晕发作,其他相关病史还包括心律失常、晕厥、头部外伤、药物副作用等,这些事件共同的特征就是发作过程中经常会丧失平衡感或发生跌倒。同时发病与个人性格特点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具有神经质型和内向型的个体,在经历上述这些事件后更容易发展为PPPD。”

  PPPD患者一旦经历过这些事件后,他们会比普通人群更加关注和警觉是否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为了避免失衡与跌倒产生的伤害,过度敏感的大脑即使在完全正常状况下,也会无时无刻、不分场合地不断发布‘跌倒预警’,以保持时刻警惕。因此,PPPD患者的慢性头晕本质上是人体对大脑连续发布“假警报”的本能反馈,”,因为只有通过避免直立、停止运动或减少接收视觉信息,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上述活动可能出现跌倒风险。

  如何纠正大脑谎报军情的“毛病”

  接下来,徐女士在康复技师指导下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指导,医生予以相关药物,还鼓励她增加公共场合活动。经过2周的系统性治疗,徐女士头晕症状明显减轻,现已能独自上街、过马路去超市购物了。

  施天明医生表示,综合治疗目的为了其增强大脑对自身平衡感的信心,让它逐步降低警备级别,最终停止“谎报军情”,恢复正常的风险评估功能。大部分PPPD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正规系统治疗后,症状会得到根本改善并逐步痊愈。

  PPPD规范化诊疗一定要重视其个体化特征,通过系统性病史回顾,尽可能寻找诱发因素,从源头本质上去干预去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被确诊的PPPD患者应该这样做:

  1、应该坚持治疗计划,包括家庭前庭康复训练;

  2、按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加药或停药;

  3、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制定目的性、针对性和阶段性的康复目标;

  4、鼓励患者尝试“怎么晕怎么动”,“哪里晕则多去哪里”。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正规系统治疗后,症状会得到根本改善并逐步痊愈。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