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视界 >

江西省人民医院开展首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

2019-01-02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PICC导管技术能大大地降低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大为减少。这项新技术解决了早产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为挽救危重新生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

  近日,江西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为一位超低出生体重宝宝进行了PICC置管,这是该院首例低体重新生儿PICC置管。该技术的成功开展,为该院危重新生儿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坚实的技术保障。

  特殊病症让护理难度升级

  前不久,江西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了一名体重只有1600克、疑似为高胰岛素血症的早产儿,这名宝宝持续24小时血糖低,即使糖速达到10,反复推糖末梢血糖都只是在1.5毫摩尔/升上下波动。同时,输液量过大,外周静脉已经无法满足输糖速率,如按常规静脉输注高浓度液体极易发生外渗,而且长时间低血糖可能引起严重的脑损伤,后果不堪设想。当务之急,需建立中心静脉血管通路。

  PICC置管成功开展

  近来,该院新生儿科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为了使患儿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前不久,该科室还安排护士前往湖南省儿童医院学习“新生儿PICC置管术”并取得培训证书。考虑到该名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及PICC置管的良好作用,在儿科负责人孙乐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家长同意后,决定为患儿行PICC置管。

  经过1个多小时的操作,于患儿右手贵要静脉穿刺送管成功置管顺利完成,导管尖端经X线显影位置成功,为宝宝打开了输注营养液,维系生命的重要通道。PICC置管成功后,可以大大减少宝宝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引起输液的痛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减少静脉炎和渗漏致组织损伤的发生,给后期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关于PICC置管术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通常适用于早产儿,尤其是需长期静脉注射营养液的低出生体重儿。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通过PICC导管直接进入中心静脉而被迅速稀释,大大地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大为减少,杜绝了因周围静脉输注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甚至坏死的发生。这项新技术解决了早产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为挽救危重新生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现如今,这名宝宝正安稳地接受输液治疗,输液部位未发生任何并发症,血糖也因为糖速的提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该静脉通路的建立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此次成功完成置管,是该院超低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的一大突破,大大地提高了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为救治危重新生儿开辟了持续、有效地静脉通道,标志着该院新生儿护理技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本文作者:世界医疗网(江西)报道组 刘正辉

  通讯员:黄亦涵

  值班编辑:张狮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