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糖尿病科普知识系列(二)
吃饭里的学问:
先喝汤、吃蔬菜,
再吃鱼类肉类,
最后吃主食哦!
这样的进餐顺序餐后血糖升高最小,这种顺序对正常人、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改善餐后血糖波动。
如何才能稳住躁动的血糖?(下)
在(上)篇,我们强调了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了解自身情况的重要工具,也是医生制定饮食运动处方以及药物治疗方案最根本的参考依据,在各糖尿病管理手段之间起桥梁作用,对维持血糖平稳具有关键性作用。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需要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坚持个体化的治疗,才能稳住“躁动的血糖”。
科学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是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血糖监测结果,制定出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辅助降糖治疗达到稳住血糖的目的。
饮食方面——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和总热量摄入,同时应注意各种食材的比例。建议患者餐时主食定量(如每餐米饭1~2两),粗梁细梁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多吃蔬菜,种类颜色要多样,除绿叶菜外,应兼顾彩色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紫甘蓝等;常吃鱼类、禽类等白肉,限制加工肉类(火腿、培根、香肠等)的食用。
用餐应定时定量,尽量保持每天用餐时间和食物摄入量保持一致,有利于血糖保持稳定。
注意进餐顺序——
研究显示,“先喝汤、吃蔬菜,再吃鱼类肉类,最后吃主食”的进餐顺序餐后血糖升高最小,这种顺序对正常人、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改善餐后血糖波动。
此外,应注重自我管理,记录饮食与血糖的关系,必要时可寻求专业的饮食指导,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运动方面——
规律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血压、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但不适当运动也会给患者带来损伤。
因此在鼓励患者积极运动的同时,建议患者开始运动前应接受医生评估,筛查心血管并发症,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强度和频率,做好运动准备和运动后监测(血糖、血压和心率等)。
结合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特点,患者可以中等强度、有氧训练为主,中老年患者可以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如静松功、木兰拳、太极拳以增加运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
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选择较低强度的运动,同时应尽可能在心脏康复计划下进行运动并监测血压、心率等。
个体化治疗
现如今患者处在信息丰富的时代,可以从网络等途径获得大量的医疗相关的信息,患者可能难以从繁多而复杂的信息中提取正确有效的内容。
因此在发现自己血糖控制不良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寻找及消除引起血糖反应异常的原因,并制定合适的应对方案,不要相信伪科学和迷信保健品,或一味追求新药,擅自停药将导致血糖失控。
医生选择的药物,是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波动情况、药物副作用、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胰岛功能、药物供应情况等决定的,以求制定出最合适患者的个体化方案。
如血糖失控、糖化血红蛋白过高的患者可选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餐后血糖高的患者选用的治疗药物是可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的药物,均可有效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因此患者应依从专业医师的药方,一般不要自行改动,但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根据血糖情况和饮食运动情况进行胰岛素剂量微调,以免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随访,筛查并发症,如果等到出现不适时才就医,可能已出现酮症,或发展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但若患者坚持血糖监测,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依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医患携手,终将战胜躁动的血糖!
专家介绍
周健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行政副主任。美国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工作与研究二十年,在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等方面的诊治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曾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晨星(教授)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及“上海交大医学院新百人计划及高峰高原计划”等培养计划。2013年获“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及上海市卫生系统 “银蛇奖”二等奖。
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的个体化诊治 。
应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以当日挂牌为准)
本文作者/戴冬君硕士研究生 周健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苏白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