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专家科普: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2016-06-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专家科普: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儿都是一般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治愈后良好,无后遗症,一般皮疹7-10天消退。但也有一些手足口重症病例,家长须尽早识别,及时治疗,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

  二、哪些人群易患手足口病?

  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得病,4岁以内占发病总数的85%左右,重症病例大多数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孩子和成人的免疫系统相对完善,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临床症状,但是会成为传染源。隐性感染、无症状带毒者是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的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都是突发起病,发高热,开始时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继而手掌或脚掌部也出现迷离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能会受累,在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全身不适症状。如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手足口病的疹子多长在这些部位)

  四、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4.营养合理搭配,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家庭卫生清洁,衣服、被褥常曝晒,常给孩子房间通风;

  6.幼儿园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7.幼儿园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

  五、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家长该怎么办?

  1.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2.暂停去幼儿园(所)等集体场所,避免传染给他人,也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3.患儿的家庭应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幼儿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温馨提醒成人也会传染手足口病给宝宝!!!成人也会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过成人的免疫力强,症状也较轻,一般只是手足出现疱疹不会发烧,有的甚至没有症状。但这些成人会成为手足口病致病病毒的携带者,是可能传染给孩子的。如果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孩子,负责护理患儿的成人不要接触别的孩子;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从外面回来,务必先洗手,尤其是接触孩子的食物前一定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