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儿科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1.病史和体检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1)过去史:脐带延迟脱落是LAD1的重要线索。严重的麻疹或水痘病程提示细胞免疫缺陷。了解有无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以及有无输血、血制品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史。详细记录预防注射,特别是灰髓炎活疫苗接种后有无麻痹发生。
(2)家族史:约1/4的患儿家族能发现因感染致早年死亡的成员。应对患儿家族进行家系调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现证者可为基因突变的开始者,而无阳性家族史。了解有无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患者,有助于对现证者进行评估。
2.体格检查 严重或反复感染可致体重下降、发育滞后、营养不良、轻中度贫血和肝脾肿大。B细胞缺陷者的周围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和淋巴结变小或缺如。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症则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可存在皮肤疖肿、口腔炎、牙周病和鹅口疮等感染证据。某些特殊综合征则有相应的体征,如胸腺发育不全、WAS和AT等疾病。
3.实验室检查 PID的确诊依靠实验室免疫学检测和基因分析结果。
反复不明原因的感染和阳性家族史提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可能性,确诊该病必须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依据,明确免疫缺陷的性质。不可能测定全部免疫功能,一些实验技术仅在研究中心才能进行。为此。在进行该病的实验室检查时,可分为3个层次进行,即:①初筛试验;⑦进一步检查;⑤特殊或研究性试验(表9-3)。其中初筛试验在疾病的初期筛查过程中尤其重要。
(1)Ig测定:包括血清IgG、IgM、IgA和IgE。一般而言,年长儿和成人总Ig>6g/L属正常,<4g/L或IgC<2g/L提示抗体缺陷。总Ig为4~6g/L或IgG 2~4g/L者为可疑的抗体缺陷,应进行进一步抗体反应试验或IgG亚类测定。IgE增高见于某些吞噬细胞功能异常,特别是趋化功能缺陷。
(2)抗A和抗B同族凝集素:代表IgM类抗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生后6个月婴儿抗A、抗B滴度至少为1:8。WAS患儿伴有低IgM血症时同族凝集素滴度下降或测不出。
(3)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嗜异凝集素滴度:由于广泛接触诱发自然抗体的抗原,故一般人群嗜异凝集素滴度均大于1:10,代表IgG类抗体。我国人群由于广泛接受抗菌药物,ASO效价一般较低,若血清ASO在12岁后仍低于50单位,可提示IgG抗体反应缺陷。
(4)分泌型IgA水平:分泌型IgA缺乏常伴有选择性IgA缺乏症。一般测定唾液、泪、鼻分泌物和胃液中分泌型IgA。
(5)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80%为T细胞,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可代表T细胞数量,正常值为(2~6)×109/L;<2×109/L为可疑T细胞减少,<1.5×109/L则可确诊。若持续性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且其体积变小者,方可定为细胞数量减少。应了解有无贫血、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量、红细胞形态和大小等。中性粒细胞内巨大空泡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
(6)胸部X线片:婴幼儿期缺乏胸腺影者提示T细胞功能缺陷,但胸腺可因深藏于纵隔中而无法看到,应予注意。
(7)迟发皮肤过敏试验(DCH):DCH代表TH1细胞功能。抗原皮内注射24~72小时后观察局部反应,出现红斑及硬结为阳性结果,提示TH1细胞功能正常。常用的抗原为腮腺炎病毒疫苗、旧结核分枝杆菌类或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毛霉菌素、白念珠菌素、白喉类毒素。2岁以内正常儿童可因未曾致敏而出现阴性反应,故应同时进行5种以上抗原皮试,只要一种抗原皮试阳性,即说明TH1功能正常。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