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孙青芳教授
文/雪冰
来自门诊的病例
不知从何时起,年近三十的陈先生, 最近半年经常出现头痛的症状,起初以为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于是,在同事的劝说下,来到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并核磁共振等检查,最后确诊陈先生患上了脑垂体瘤。
无独有偶,今年32岁的刘女士,停经6个多月伴有乳房泌乳,一直吃中药调理。后来经做医生的邻居提醒,到医院查了激素水平。方才发现泌乳素是正常水平的11倍。后经核磁共振检查也发现是患上垂体腺瘤。为此,笔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孙青芳教授。
垂体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
孙青芳教授告诉笔者,这两位,一位是壮年男性,一位是育龄女性,临床表现虽不同,却是患上了同一种病。
垂体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我国神经系统肿瘤排第一位的是胶质瘤,排第二位的就是垂体瘤,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垂体瘤分泌激素过多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泌乳素腺瘤、肢端肥大症、库兴氏病及无功能腺瘤。其中肢端肥大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患者就诊时病程可能已达数年甚至10年以上。患者最显著的症状是容貌变丑,出现大下巴、高颧骨。肢端肥大的主要病因是体内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而95%以上的肢端肥大患者都是由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瘤所致。长期、过度分泌的生长激素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面容改变、手足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还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垂体瘤好发于20~40岁年轻人
孙青芳教授指出,脑垂体瘤是常见的良性脑肿瘤,发病率比较高,大约10%左右,但由于没有明显症状而被大多数人忽视。并且,这类疾病好发于20~40岁左右的年轻人,所以年轻人一旦发现头痛、视力改变、女性停经、男性性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应尽早到医院接排查垂体瘤。一是通过抽血化验脑垂体激素的分泌情况,二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检查,对脑垂体及周围组织扫描,让垂体瘤“原形毕露”。
微创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
据孙青芳教授介绍,目前,对于垂体瘤患者来说,选择微创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微腺瘤患者,以及局灶生长、具有潜在手术治愈可能的大腺瘤患者,手术为一线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垂体瘤隐蔽性强,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病10年后才被确诊。拖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患者到后期可能发生猝死。对于这些患病10年以上的垂体瘤患者,光靠手术难以治愈,术后有条件的应配合药物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青芳教授特别提醒,以前治疗垂体瘤必须做开颅手术,这也是患者最不愿意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仅是因为开颅手术创伤大、恢复困难,更主要的是“上手术台容易,下手术台难”。在开颅手术中容易大出血,术后也常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后来,手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神经内镜或者显微镜下经鼻腔切除肿瘤。现如今,垂体瘤手术越来越微创,尤其神经内镜下通过鼻腔实施微创手术,可以治愈疾病,不仅疗效好,还损伤小、恢复快、花钱也比较少。
专家简介:
孙青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和1999年分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我国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的第二位女性。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