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讯快报 >

让慢病管理更有“医”靠——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健康教育普及

2025-04-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张立强教授认为,通过标准化培训可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识别能力和转诊效率,从而构建“首诊在基层、复杂病例精准转诊、康复回社区”的服务闭环。

  世界医疗网(上海)薛萌报道  2025年4月16日上午,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与上海长三角医院协同发展与健康管理研究院举行专题座谈会。双方围绕慢性病管理体系构建与健康教育能力提升,探索“上海经验+基层实践”的医疗协同新模式。双方表示将深化合作,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健康事业均衡发展。

  资源扩容:让患者“少跑路”也能看好病

  会上,长三角研究院院长、上海溥丽医疗集团董事长张书伟以“基层医院如何留住优质患者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系统性提出“上海+基层”医疗协同方案。他表示,通过将上海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导入江苏、安徽等地基层医院,可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常见病、慢性病及术后康复的诊疗能力。“当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与上海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既能减轻跨省就医负担,又能增强基层医院的‘造血功能’。”张书伟强调,该模式已在江苏太仓、安徽滁州等地试点,患者复诊留存率提升超30%。

  分级诊疗:培训先行打通服务闭环

  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荣誉理事长张立强对研究院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健康教育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策略。他建议:“应建立长三角健康管理人才库,分批次开展基层医生专项培训,尤其要强化转会诊服务中心的‘以患者为核心’服务理念。”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每年跨省转诊患者超200万人次,但基层承接能力不足导致分级诊疗推进受阻。张立强教授认为,通过标准化培训可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识别能力和转诊效率,从而构建“首诊在基层、复杂病例精准转诊、康复回社区”的服务闭环。

  机制创新:构建资源下沉长效机制

  座谈中,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副主任、世界医疗网主编尹学兵指出,优质资源下沉需突破体制壁垒:“建议建立长三角医疗专家‘双聘制’,允许上海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定期坐诊等方式服务基层,其业绩纳入职称评审体系。”

  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华忠弋则强调信息化支撑作用,提议搭建区域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检查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共享,降低重复医疗成本。

  此次交流标志着长三角医疗协同进入纵深阶段。双方将策划启动“基层健康管理千人培训计划”,并联合开展居民就医行为调研,为分级诊疗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随着沪苏皖三地医疗“毛细血管”的持续疏通,更多百姓有望实现“小病不出县,大病有依靠”的健康愿景。

  图片提供/主办方

  美术设计/刘丹红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网页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