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通讯 孙连洲 王宇 报道 21岁的小吴与母亲外出时不幸发生车祸,当即陷入昏迷,120紧急将其送至当地医院。小吴经检查被诊断为“脑疝,右侧额颞叶硬膜外血肿”,予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神志昏迷,当地医院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对症支持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当地医院将其转至我院急诊就诊。急诊医生安排患者行头颅+胸部CT平扫检查,结果提示为:脑外伤术后复查所见,右侧题部硬膜下血肿,颅内积气,右侧顶叶脑挫伤;两下肺少许炎症;心包少量积液。患者存在多器官衰竭,病情严重,收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
患者入院后,其瘦小的身形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21岁的男性身高不足160cm,是天生矮小还是后天引起的呢?医生追问病史得知,患者于10年被查出患有“鞍区生殖细胞瘤”,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切除手术,术后其身体发育停止,无论是身高还是性征都停在了10岁的年纪。
此时的患者生命垂危,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由于术后继发严重感染,导致其除了重度颅脑损伤外,还合并有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损伤等多脏器衰竭,生命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神经外科副主任刘文广带领团队经过积极治疗,予以呼吸机、颅内压监测仪、亚低温治疗仪、血流动力学检测等设备,精准把控患者病情变化。经刘文广主任团队和NICU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患者终于意识清醒,病情逐渐稳定。
刘文广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患者查房
重症病人往往需要使用呼吸机救治,呼吸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机械通气的过程存在隐患,患者长期依赖呼吸机会造成呼吸肌肉萎缩、膈肌变薄、肺活量下降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如何改善和维护患者的肺功能,帮助患者及早恢复自主呼吸,完全脱离呼吸机,需要依赖于医护人员的全程护理指导。
患者住院数月之久,存在长期慢性消耗情况,肌肉丢失及废用性萎缩严重(四肢肌肉以及呼吸相关肌肉),呼吸肌疲劳,肺部感染反复,同时存在心理依赖、恐惧等因素。虽然病情稳定,但是患者呼吸功能依旧依靠呼吸机维持,经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李雪静博士会诊,决定将患者转入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
李雪静博士为患者查房
在李雪静博士的带领下,周翔博士及康复团队以降低通气阻力,从而提高呼吸效率,其中运用到了肋间肌松动术、斜方肌放松术、胸壁压弹法及体位摆放等技术。患者的病床也不普通,而是可以变换体位甚至直立的多体位康复床,从而帮助患者引流,加速脱机。
周翔博士为患者查房
危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主要包括人工气道固定、上气道评估、分泌物引流、湿化雾化、囊压管理、囊上积液管理。危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增强肺部功能,加速脱机成功。康复团队每天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核心肌群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扩胸训练、加强肌力训练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并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后期增加了缩唇呼吸训练,呼吸耐力训练,咳嗽指导,康复踏车训练等个性化康复治疗。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不懈努力下,患者终于成功脱机。脱离呼吸机这一阶段性的胜利,让小吴和家人对康复之路更有信心了。目前,患者还在持续康复中,李雪静博士、周翔博士团队在帮助他促进身体各项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在疗愈心灵,缓解患者及家属失落、难过的情绪,竭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