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是新生儿期幽门肥大增厚而致的幽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器质性呕吐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男女之比为4:1。其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幽门肌层中肌间神经丛缺如、血中促胃液素水平增高以及幽门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有关。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因
【病理】 肉眼观幽门部形似橄榄状,长约2~2.5cm,直径约0.5~1.Ocm,质地硬如软骨,表面光滑呈粉红或苍白色,有弹性。幽门环形肌肥厚增大,达0.4~0.6cm,幽门管因肌层压迫而延长,狭细,与十二指肠界限明显,镜下见黏膜充血、水肿,肌纤维层厚,平滑肌增生,排列紊乱。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症状
【临床表现】 此病多在出生后1~3周内出现典型的表现。吸乳后几分钟发生呕吐,呕吐物为不含胆汁的胃内容物,最初是回奶,接着发展为喷射状呕吐,呕吐的频率和强度呈进行性加重。上腹部见有胃蠕动波,剑突与脐之间触到橄榄状的肥厚幽门,是本病的典型体征。患儿可有脱水、低钾性碱中毒,体重减轻,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典型的喷射状呕吐,见有胃蠕动波,以及扪及幽门肿块,即可确诊。超声检查探测幽门肌层厚度≥4mm、幽门管长度≥16mm、幽门管直径≥14mm,提示本病;X线钡餐示胃扩张、蠕动增强、幽门管腔细长、幽门口呈"鸟喙状",通过受阻、胃排空延缓。
应与可以导致婴儿呕吐的其他疾病相区别,如喂养不当、感染、颅内压增高、胃肠炎等。幽门痉挛的新生儿也可有出现间隙性喷射状呕吐,但腹部不能触及幽门肿块;钡餐检查有助于区别肠旋转不良、肠梗阻、食管裂孔疝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
【治疗】 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可开腹施行也可经腹腔镜施行。手术前需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改善全身情况。手术在幽门前上方血管稀少区沿纵轴切开浆膜与幽门环肌层,切口远端不超过十二指肠,近侧应超过胃端,使黏膜自由向切开处膨出。术中应注意保护黏膜、避免损伤,必要时予以修补。术后当日禁食,术后12小时可进糖水,24~48小时恢复喂奶。术后早期呕吐与黏膜水肿有关,数日后可逐渐好转。
相关文档全面解读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1991年华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印尼Gadiah Mada大学学习临床流行病学。...
甲状腺腺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胃癌
胃淋巴瘤
胃肠道间质瘤
肝脏损伤
胰腺损伤
血管瘤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047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209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 (沪)-经营性-2016-003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8516571953 xuebing1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