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实验诊断学 > 心肌标志物与心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心肌组织重要的能量调节酶,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可利用ATP提供的能量,催化肌酸生成磷酸肌酸和ADP,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其次为脑组织。CK的分子量为81~82kDa,由二条结构相似但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合成的肽链亚基组成,其中B亚基的基因位点在14号染色体,M亚基的基因位点在19号染色体。CK共形成CK-MB、CK-MM和CK-BB三种同工酶,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正常人血清中以CK-MM为主,CK-MB少量(小于5%总CK活性),CK-BB极微量。根据电泳的不同等电点,CK同工酶又分为若干亚型。其中CK-MB可分为四种亚型,即CK-MB0、CK-MB1、CK-MB2和CK-MB3,心肌中主要含CK-MB2,血液中CK-MB1和CK-MB2含量相近,其比值等于1。CK-MM可分为CK-MM1、CK-MM2和CK-MM3三种亚型。
【临床意义】
CK、CK-MB是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可较早地诊断ACS,并且其浓度和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相关性,可较准确地反映梗死范围。有关实验表明,在临床症状发生后12~48小时检测CK-MB的酶蛋白质量浓度(mass),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6.8%和89.6%。同时,CK-MB mass检测还可作为测定心肌再梗死、评估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的可靠指标之一。
【评价】
传统的CK检测法包括酶偶联法、连续监测法和肌酸显色法,主要检测其活性。近年来提出CK-MB mass测定法,检测限可达1μg/L,较CK-MB活性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结果的可靠性。目前发达国家在急性心肌损伤检测中直接采用CK-MB mass检测。未开展cTnI或cTnT检测时,CK-MB mass测定用于诊断AC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cTn。
CK在人群中的水平受到年龄、性别、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新生儿出生时,由于骨骼肌受到损伤和短暂的缺氧可引起CK释放,故血清CK水平为成人的2~3倍;出生后7个月可降至成年水平。男性因为肌肉容量大,血清CK活性要高于女性。血清CK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男性的平均CK值在15~20岁会出现生理性高峰,其他时间变化不大;而女性的平均CK值在最初20年中会呈下降趋势,以后变化不大。老人和长期卧床者由于肌肉容量减低也可能低于成人水平。在不同种族之间,白人的CK活性通常为黑人的2/3。故在确定参考值时应注意不同“正常人群”的情况。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