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1.一般治疗 应注意清水洗脸,禁用手挤压及搔抓粉刺,在泌油高峰尚未得到控制之前,原则上不应使用油膏类化妆品。应尽可能避免辛辣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此外,劳逸适度,纠正便秘,禁用溴、碘类药也十分重要。
2.外用药物治疗 轻者仅以外用药物治疗即可。
(1)维A酸类:0.025%~0.05%维A酸(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可使粉刺溶解和排出,初用药时有轻度刺激反应,但渐可消失,故应从低浓度开始,每天晚上应用一次,症状改善后每周外用一次;第三代维A酸类药如0.1%阿达帕林凝胶、0.1%他扎罗丁凝胶,可每天晚用一次,对轻中度痤疮有较好疗效。
(2)过氧苯甲酰:此药为过氧化物,外用后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并具有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洗剂、乳剂或凝胶,应从低浓度开始应用。含5%过氧苯甲酰及3%红霉素的凝胶可提高疗效。
(3)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1%盐酸氯林可霉素溶液也同样有效。
(4)壬二酸:能减少皮肤表面、毛囊及皮脂腺内的菌群,尤其是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对不同类型的痤疮均有效。可配成15%~20%霜外用。其不良反应为局部轻度红斑与刺痛。
(5)二硫化硒: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3.系统药物治疗
(1)抗生素:口服四环素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并使面部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下降。其用法为口服1.0g/d,连服4周,然后减量至每晨服0.5g,连服8周。此外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也可选用。
(2)异维A酸:此药可减少皮脂分泌,控制异常角化和黑头粉刺的形成,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对结节性、囊肿性和聚合性痤疮效果好,一般剂量为0.5mg/(kg·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