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是结外型淋巴瘤中最常见者,占胃恶性肿瘤的30%~5%,仅次于胃癌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以45~60岁居多。男性发病率较高。病因尚不清楚,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的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几乎所有胃淋巴瘤病人的胃黏膜上均发现HP存在。
胃淋巴瘤的病因
【病理】 95%以上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类型以B淋巴细胞为主;病变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下层出现淋巴滤泡,逐渐向周边蔓延并侵及全层。大体所见黏膜肥厚、隆起但外观完整,对病变进展黏膜可形成溃疡、胃壁节段性浸润或皮革胃样改变,严重者可发生出血、穿孔。病变可以发生在胃的各个部分,但以胃远端2/3后壁和小弯侧多发。恶性淋巴瘤以淋巴转移为主。
胃淋巴瘤的症状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常误诊为胃溃疡和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贫血等表现。部分病人上腹部可触及肿块,少数病人可有不规则发热。
胃淋巴瘤的诊断
【诊断】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窦后壁或小弯侧面积较大的浅表溃疡,胃黏膜可见的多个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胃壁不规则增厚,肿块虽大仍可见蠕动通过病变处是其特征。胃镜检查可见黏膜隆起、溃疡、粗大肥厚的皱襞呈卵石样改变、黏膜下多发结节或肿块等;胃恶性淋巴瘤多向黏膜下层浸润生长,故活检时取材太浅,常难作出正确诊断。内镜超声(EUS)可判断淋巴瘤浸润胃壁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合胃镜下多部位较深取材活组织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率。CT检查可见胃壁增厚,并了解肝脾有无侵犯、纵隔与腹腔淋巴结的情况,有助于排除继发性胃淋巴瘤。
胃淋巴瘤的治疗
【治疗】 早期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可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后,肿瘤一般4~6个月消退,有效率可达到60%~70%。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能存在潜在的高度恶性的病灶,可以选择放、化疗。常用化疗方案为CHOP方案,胃淋巴瘤对化疗反应较好,可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手术治疗胃淋巴瘤有助于准确判断临床病理分期,病变局限的早期病人可获根治机会。姑息性切除也可减瘤,结合术后化疗而提高疗效、改善愈后。可防止病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
相关文档全面解读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1991年华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印尼Gadiah Mada大学学习临床流行病学。...
甲状腺腺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胃癌
胃肠道间质瘤
肝脏损伤
胰腺损伤
血管瘤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047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209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 (沪)-经营性-2016-003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8516571953 xuebing1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