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内科 >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 糖尿病 >
【并发症】
(一)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指DKA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二)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血糖控制差者更易发生也更严重。肾盂肾炎和膀胱炎多见于女性患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发生肾及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也常见。真菌性阴道炎和巴氏腺炎是女性患者常见并发症,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病灶多呈渗出干酪性,易扩展播散,且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易致漏诊或误诊。
(三)慢性并发症
可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已存在,有些患者因并发症作为线索而发现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是导致成人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是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因。糖尿病使心脏、脑和周围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7倍;与非糖尿患者群相比,糖尿患者群所有原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失明和下肢截肢风险均明显增高。其中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低度炎症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凝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高血糖导致血管损伤与多元醇途径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增加、蛋白激酶C途径激活及己糖胺通路激活等有关;高血糖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引起氧化应激,是以上各条途径的共同机制。
1.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100μm以下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胰岛素抵抗等;遗传背景在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
微血管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其中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尤为重要。
(1)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是T1DM的主要死因;在T2DM,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病理改变有3种类型:①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有高度特异性;②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最常见,对肾功能影响最大,但特异性较低,类似病变也可见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③渗出性病变,特异性不高,也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所见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和肾功能损害程度缺乏恒定的相关性。
T1DM所致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可分五期,T2DM导致的肾损害也参考该分期。①Ⅰ期:为糖尿病初期,肾小球超滤过是此期最突出的特征,肾体积增大,肾小球人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②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多数正常,可间歇性增高(如运动后、应激状态),GFR轻度增高;③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GBM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10μg/min),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④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200μg/min,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⑤Ⅴ期:尿毒症,多数肾单位闭锁;UAER降低,血肌酐升高,血压升高。ADA(2012)推荐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采用测定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比率,<30μg/mg、30~299μg/mg和≥300μg/mg分别定义为正常、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另外,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测血清肌酐浓度,估算GFR。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时需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必要时需做肾穿刺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