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设计生命的宽度,
每天都有希望,
每天都有追求,
直至“天完全黑”……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我常想,生命的长度自己是无法控制和预料的,但是生命的宽度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哦!所以,很早我就开始预设自己的退休生活。
我们这一代,国家规定是55岁退休,尽管有文件规定女处级干部可以工作到60岁,但是很多单位是选择性执行,我所在的单位,中层干部现职两年一聘用,如果任职期间不能满两年就退位但不退职,我因为差2个月,所以提前让出现职保留副处待遇,直到55岁同时办理退休手续和返聘手续,这一返聘就是十年零十个月。
所以我的退休分为三个阶段:退出现职、返聘、退休,从2018年9月起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告老返乡”。
品味着“幕后英雄”的快乐
回家之后的安排还是在我自己的“退休计划”之中:
因为我返聘的工作是在原先工作的三甲医院专门从事健康宣教工作。那时我院有一个300多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健康宣教志愿者团队,我院的健康宣教工作曾获得市、区级荣誉。返聘结束,虽然不上班了但我可以继续做医学科普工作,在小辈的指导下,我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取名“老姿色份子”,继续撰写和组织医学科普文章,然后投稿给《康复》杂志、《世界医疗网》、《家庭医生报》、《上海大众卫生报》、《健康报》、《生命时报》、《腾讯新闻》等媒体,得到了媒体好朋友的大力支持,每次医学科普文章刊发后,不仅专家开心,百姓受用,而且我品味着“幕后英雄”的快乐,真是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善事吔!
做善事还要让我的朋友圈分享
我的朋友圈由原来的同事群、战友群、同学群、媒体朋友群增加了“好邻居”群、“朗读”群、“上海微型小说学会会员”群,居委会还拉我进了“健康促进宣传队群”、“垃圾分类志愿者群”……退休后的朋友圈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只是增加的群友几乎都是中老年人,转发、跟帖中最多的是真假难辨的养生保健类信息。
我深知健康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人老了,疾病缠身,到大医院看专家门诊,也就那么几分钟,来不及问的保健问题多,回家后怨声载道的多。我在大医院工作30年,耳闻目睹大专家小医生工作的辛劳,知道不是他们不愿意给患者多解释两句,而是预约的患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完,而医学科普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好医生说的话。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邻居P说脚底痛去看骨科专家门诊也说不出所以然,回家脚底还是痛。我低头看了看她正穿着的大高跟鞋,建议她最好不要穿。然后,我就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经过骨科权威专家施忠民审核后的文章:“穿鞋有讲究”,还发了康复医学科白跃宏教授的文章“提倡骨关节保健新理念:面对衰老,坦然接受,省着用,悠着点”,文章说明了道理: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人体的退行性病变,慢性病就是迁延不愈,患者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即便是理疗等保守治疗,一般一个疗程需要3个月才能见效! 邻居看了后说获益匪浅,焦虑的心情好了一些。
邻居C对我说“我不能吃面食,一吃面条、面包血糖就会飙升。”我觉得这个选题很好,请内分泌代谢科的魏丽专家撰文:吃面食会造成血糖升高吗?
战友L在朋友圈晒她的锻炼成果:每天走1.5万步!我就发了篇骨科膝关节权威专家赵金忠的文章:“锻炼锻炼就好了吗?休息休息就好了吗?:膝关节伤病治疗中的误区”,后来,战友在朋友圈“显摆”时已经大幅减少了步行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在朋友圈晒医学科普的公益事深受大家的欢迎。
撰写和组织科普文章是我的爱好和特长,退休后除了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来安排生活,也要根据自己的精力、体力、财力来安排好退休生活。
那天,在菜场遇到老同学Z,见面她就说:“哎呀,告诉你哦,我老公旅游回来腰痛得不能动挂急诊啦!现在等床位要住院……”我想起了一个月前曾经遇到她,那时她和老公刚从新疆旅游回来马上要到江西去玩,当时她有点犹豫:“就是老公腰痛,不知道走得成不?不去的话,旅游费是不能退的……”碍于情面,我含糊地说:“要不抓紧时间治疗,带好防护用品?实在不行就算了?”看来,带病旅游后病情加重了。
好友L也爱旅游,她退休前是公司高管,退休后谢绝返聘,把旅程安排得很满,她要“打卡”所有没去过的地方。即便回家,练瑜伽,跳广场舞,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还不到半年,L就快乐不起来了,她腰痛、左膝盖也痛,医院诊断为“左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外侧小盘状半月板伴变性;左膝退变、关节腔积液”。她拿着病历卡托我咨询好专家怎么治疗“骨性关节炎”。
今年70岁的战友S和我微信聊天:小时候他家条件差,兄弟姐妹四个,遇到了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插队落户到农村,他感觉总是吃不饱,后来当兵到部队也是少肉少油。他退休后,不仅国家经济好了,自己的腰包也是鼓鼓的,晚上他最喜欢看电视“人气美食”栏目,白天就去店里吃或者买回来自己烧了吃,他觉得乘自己牙口还好,想吃啥就放开吃个够,可是体检报告及进一步检查给他敲响了警钟,他被戴上“糖尿病、痛风”的“帽子”。他感叹:以前想吃,吃不起,吃不到;现在想吃,不能吃,不敢吃。哎,这退休生活有意思嘛?
我劝慰S凡事都讲个“度”,建议他寻求营养专家的帮助,明确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少吃,什么可以多吃,既可以饱口福,又可以治疗这“富贵病”。
凡事都讲个“度”,如今的我规定自己在做公益好事的时候不要贪多不要求快,毕竟已经是“古来稀”了,要尊重自然规律讲究科学,慢慢地慢慢地减缓生活的节奏,每天都有希望,每天都有追求,直至“天完全黑”……
我还会做下去。
本文作者/顾海鹰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李 晓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