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大肠息肉会演变成肠癌吗?

2022-03-0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些息肉如果不趁早切除,一部分会逐渐演变成肠癌。随着上海市肠癌普查工作的推进,很多市民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肠镜,甚至发现了不少肠癌患者。

  年近七十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顾虑重重,就是因为一枚小小的肠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区开展大肠疾病普查,化验大便两次潜血阳性,在社区医生的建议下,沈先生鼓起勇气接受了肠镜检查,果然有所发现,在乙状结肠、降结肠发现了几个小小的突起,都在几个毫米大小,最大的一个1.5cm,肠镜医生告诉沈先生,这是息肉,多为良性,肠镜下切除送病理诊断即可。于是沈先生在门诊很顺利地接受了肠镜下的息肉切除。然而三天后的活检病理报告却让沈先生有点紧张了,其中比较大的那个息肉报告为“绒毛状腺瘤,局部癌变可能”。

  带着焦虑,沈先生咨询了我,仔细看了肠镜报告和病理描述,告诉沈先生,他生的这个大肠息肉虽然有早期癌变,但是病变尚局限于肠道粘膜层,切除的边缘也是阴性的,没有切除不净或者转移到淋巴结的风险,所以可以不必担心,只要注意一年后记得复查肠镜即可。经我这样一解释,沈先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些息肉如果不趁早切除,一部分会逐渐演变成肠癌。随着上海市肠癌普查工作的推进,很多市民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肠镜,甚至发现了不少肠癌患者。像沈先生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肠镜发现了息肉后,要么纠结到底是手术还是肠镜切除,部分肠镜切除后病理活检报告为早癌的病人,又非常纠结是不是切得干净,会不会复发和转移,顾虑重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肠镜下治疗技术突飞猛进,很多息肉甚至早期肿瘤在内镜下切除已经不是技术问题。问题在于哪些病灶适合在内镜下切除,哪些建议手术切除,哪些内镜下切除后根据病理结果建议追加手术,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这些问题会成为越来越多患者心中的“纠结”。

  大肠息肉其实只是一个形态学上笼统的概念,发生在肠粘膜的隆起型病灶的总称。细分有很多类型,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性息肉、腺瘤、家族性息肉病、其他少见类型等。多数大肠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有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

  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因此,结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

  发现息肉后是否选择内镜下摘除或者切除,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需要专科医师根据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已经结合病人的年龄和全身情况做出决定。

  通常情况下,较小或有蒂的息肉、肉眼观察考虑良性的息肉、怀疑或证实早期癌肿但超声内镜等检查病灶仅局限于粘膜层的病灶、尽管明确为癌肿但病人高龄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等等,可以选择内镜下局部切除。

  内镜下切除的病灶常规会标记后做病理检查,如果良性,定期随访肠镜即可。

  但是如果有癌变,就带来了上述的所谓“纠结”。这需要内镜医生、病理科医生和结直肠外科医生三方面的讨论意见,分析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基底切缘和环周切缘。

  值得注意的是,肠镜下切除用的多是电灼类手术器械,有时会造成病理判断上的困难,病灶如果到了粘膜下层,具体深度是粘膜下层的哪一层呢(专业上还可以分为三层),这关系到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会有多少,是否需要追加手术。

  所以,对于浸润到粘膜下层的所谓“早癌”,是否适合内镜下切除,还是有争议的。

  因为这会使得一小部分已经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治疗不足”,后期复发后再去做“挽救性手术”,效果就差了很多。

  如何避免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既有治疗技术上的问题,也有治疗理念的因素,需要很专业的医生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兼顾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专家简介:

  王志刚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普外科行政副主任,胃肠外科行政主任,外科支部书记,外科规培基地教学主任。擅长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在国内较早开展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肠癌手术、3D/4K/荧光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改良Bacon等低位和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聚焦结直肠癌的多学科治疗和研究,领衔上海六院肠癌多学科团队,为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局部晚期和复发大肠癌患者解除了病痛。

  学术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脏器联合切除和质控学组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委会胃肠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腔镜学组委员等。先后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交通大学百人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原高峰计划,曾被评为上海市青年岗位工作能手。带教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上海市科委等课题10余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多项国内指南和专家共识。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本文作者/顾海鹰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