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东西总觉得胸骨后面疼痛、堵得慌;有时候打嗝还会带上一股酸气;但更多时候是烧心和反酸,每到半夜发作,烧心得难以入睡,胃里反上来的东西也让你痛苦不堪,如果有这些情况,那你就要小心是否得了反流性食管炎。有人说:“反流性食管炎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病非常消磨人的意志,以及长期的病情症状。”
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英文简称)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原华东医院内科主任顾同进教授表示,这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国内报道,大于60岁的老年人,胃镜检出率为2.38%,小于60岁的非老年人检出率只有0.83%。此外,随着内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医疗单位开展食管24小时pH监测和食管测压,做胃镜检测的人增多,也更容易发现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烧心,即胸骨后面有烧灼感,以及反酸。哪怕不做检查,凭这两点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也很高。
但还有部分患者没有反酸、烧心的症状,做胃镜却发现是反流性食管炎。这部分人多数是因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合并症去医院就诊,例如反流物到咽部,影响呼吸道,出现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更有甚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等。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反流性食管炎呢?顾教授说,随着我们生活条件逐渐变好,肥胖人群增多了,吸烟、吃老酒、喝咖啡的人也增多了,这些人群都容易患上反流性食管炎,此外还包括中老年和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反流性食管炎长期不治疗,除了会引起上述的呼吸道合并症,还会引起食管纤维化,以及有发生食管腺瘤的风险。我们的食管下段正常是鳞状上皮细胞,因为食道炎症持续时间较长,食管黏膜细胞可能会变成柱状上皮细胞,即Barrett食管,目前认为可能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并有发生腺癌的可能。当然,这比较少见。
但尽管如此,由于其带来的长期痛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还是需要积极治疗。在我们的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有一个高压区,叫做食管下端括约肌(LES)。这里的静息压为15-30mmHg,能够构成一个压力屏障,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吃东西时它松开,不吃东西时它是收紧。有很多因素影响括约肌的松紧,例如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因素会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容易松弛,因此就容易反流。此外,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到2次食管继发性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黏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中和。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所以能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假如这个功能出现障碍了,当人们吃得东西比较饱满,反流物停留在食管里时间较长,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就容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顾教授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内科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主要是抑制胃酸,但针对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的治疗还没特别好的药。至于外科手术治疗,我们最常做的是胃底折叠术。在欧美,抗反流手术已成为胃肠外科的常规手术,符合抗反流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手术率高,很多胃肠外科医生可熟练实施该手术。然而目前我国典型胃食管反流病易于识别并绝大多数处于内科治疗状态,极少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和患者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的认识率非常低,且可规范化熟练掌握腹腔镜或内镜下抗反流手术的医生则更为稀少。
胃底折叠术需要医生外科经验丰富,如果胃底折叠部位不正确,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手术失败。而做过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返流患者仍然有复发的可能。所以一般情况下,经过内科治疗服药后效果不好的患者会考虑胃底折叠术。
鉴于此病治疗时间长,容易复发,顾教授建议大家注意预防,肥胖者需减肥,已经有人通过减肥治疗获得疗效。生活方面,尽量避免喝太多咖啡、老酒以及过度抽烟;平时吃东西不要吃得太多,太过饱胀的胃也容易引起反流;餐后尽量少弯腰,也不要立刻躺下来;胃食管返流的病人夜间休息时要抬高上身,以防反流。
专家简介
顾同进
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华东医院内科主任、上海医科大学消化内科教授、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上海东方电视台授予“东方名医”称号。
一直在临床第一线工作,迄今已整整半个世纪,对老年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了各类学术论著100余篇,主编《现代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辅助诊断手册》等多部专著。
本文作者/值班编辑:张狮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