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普通的春日午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内,正上演着一场生命与病魔的较量。这次的主角,是57岁的柴先生,一位来自安徽的直肠癌复发患者。他的故事,充满了挑战与希望,也见证了现代医学的奇迹。
两年前,柴先生在当地医院经历了直肠癌的根治手术,原本以为生活可以重新步入正轨,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2022年,PET/CT检查的结果如同晴天霹雳——肿瘤复发了,并且已经侵犯到了高位骶骨。这意味着,他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地步。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传统的放化疗,手术切除的机会微乎其微,几乎被看作是医学上的“不可能任务”。
然而,绝望中的柴先生并没有放弃希望。通过病友的介绍,他得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王志刚主任医师团队在处理复发肠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于是,他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复杂肠癌整合门诊。
王志刚主任医师,这位在肠癌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面对柴先生的病情,展现出了医者仁心和精湛医术。他深知,对于复发肠癌患者来说,每一次手术都是与死神赛跑,而这次,他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为了制定最合理的手术方案,王志刚主任医师迅速组织了多学科协作(MDT),包括放射科的宋国平医生在内,共同对柴先生的病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经过反复确认,复发肿瘤位于骶2水平,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区域。一旦手术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患者下肢瘫痪或丧失控尿功能。面对如此高难度的手术,王志刚主任医师和骨科的张智长副主任医师决定携手合作,共同挑战这个“不可能”。
手术当天,整个手术室的气氛紧张而凝重。王志刚主任医师和张智长副主任医师带领各自的团队,经过10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顺利切除了复发肿瘤,并成功保留了S2以下的神经神经根。这场手术不仅考验了医生们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更体现了他们对患者生命的高度尊重和责任感。
术后,柴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下肢功能和控尿功能逐渐恢复。当他顺利出院的那一刻,全家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和骨科医生们的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
王志刚主任医师在术后介绍中提到,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转移复发率非常高,达到50%以上。面对复发肠癌,手术切除可能是患者再次获得治愈或生存获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复发肠癌的手术难度极大,需要多学科团队的联合攻关和精准配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杂肠癌团队正是这样一支卓越的团队。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的手术团队,还涵盖了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医生的参与。在团队中,每一位专家都各司其职,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针对复发肠癌、复杂肠癌的诊疗团队之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杂肠癌团队已经成功救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患者。他们不仅致力于肠癌疑难病例的处理,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推动肠癌诊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柴先生的故事,只是这个团队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是对现代医学技术的一次肯定,也是对患者生命的一次深情守候。在未来的日子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杂肠癌团队将继续携手前行,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和光明。
专家简介:
王志刚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支部书记,胃肠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脏器联合脏器切除和质量控制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结直肠专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结直肠学组委员,上海市大肠癌质控专家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微创学组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加速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从事临床工作30年,擅长胃肠肿瘤的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在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双镜联合(胃肠镜和腹腔镜)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和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手术,单孔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手术。对复杂难治性肠癌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包括局部晚期肠癌、低位直肠癌、复发性肠癌患者。近年来,大力开展了局部晚期和复发肠癌再手术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联合脏器切除(包含骶骨),腹膜复发肿瘤切除、腹盆腔肉瘤手术、腹壁缺损修复等多项技术,使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复发肠癌患者获得再次手术切除的机会,延长了生存,改善了生活质量。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胃肠肿瘤与腹盆腔肉瘤多学科整合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本文采写/薛一萌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