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的心脏从规律跳动的交响乐变成无序的“乱码”时,房颤已悄然降临。这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如同电路系统短路般危险——我国超1000万房颤患者中,约30%毫无症状,但他们的中风风险却是常人的5倍。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家美,她将以科学视角拆解这颗“心脏炸弹”,揭秘如何让失控的心跳重回正轨。
房颤必须治疗吗?无症状患者也不能“躺平”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当心房跳动的频率飙升至每分钟350次以上,心室的血液灌注便会减少,从而引发血栓栓塞和心衰的双重威胁。
1.血栓栓塞:房颤患者的栓塞概率是非房颤患者的6倍。高频率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会形成致命涡流,引起血栓脱落。血栓如果脱落到主动脉则会引发脑梗,如果是右心室的血栓脱落到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另外,肠系膜动脉栓塞同样可能发生,常以剧烈腹痛为信号,因此,及时使用抗凝治疗是关键。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也称为心衰,房颤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心室充盈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会引起心衰。左心衰的气急、窒息感和右心衰出现的如四肢水肿、脚肿、肝淤血和没有食欲等症状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或许有人会问,我毫无症状,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无需治疗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症状可能只是暂时的“沉默”,这或许是症状反应较为迟钝的表现,但危险却并未因此消散。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治疗三部曲:药物、消融、手术
对于房颤患者的治疗,首先要先查明房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冠心病、甲亢、交感兴奋等病因,如若是因为这些病因引起,则需先对症治疗;如若是因房颤本身引起的,治疗方式如下:
1.药物治疗:对于初发的房颤患者。药物治疗一般是第一步,临床上常用的是胺碘酮,它是复律成功最高的药物。
2.射频消融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病情反复时,射频消融的治疗就是第二步,通过一根细细的导管进入心脏,把异常的电信号“烧掉”,就像修理电路一样,其对于初发性房颤患者的成功率达 60~80%。
3.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常用的是迷宫手术,它适合房颤患者伴有冠脉疾病,如冠状动脉狭窄等。冠脉搭桥和房颤迷宫手术一起做,有效避免多次手术带来的风险。
预防三重奏:守护健康心跳
1.慢病狙击
伴有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指标,使其在合理范围内。建议家里配备相关便携仪器,以便日常监测数据。若数据不在合理范围内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合理用药
部分患者觉得自己的房颤用完药之后没有症状就是治愈了,于是就擅自停药,停药后疾病又再次复发,造成危害。但其实房颤的药物是需要长期使用的,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遵循医嘱,保持健康依从性是关键。
3.生活方式
针对特发性房颤患者,喝咖啡、游泳等刺激性生活方式都可能会引发房颤,因此,拒绝浓茶咖啡,对于降低复发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出现由栓塞引起的晕厥、偏瘫、腹痛,由房颤本身引起的头晕、心慌和由心衰引起的气急、脚肿、肝淤血、胃口不佳、乏力等症状时,都需立即就医,切勿延误。房颤的防治是一场需要医患携手的持久战。从古至今,医学进步正不断改写治疗结局。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心脏的健康护航。
专家简介:
张家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心内科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上海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跟师于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老年与虚证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科委专家库成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上海联盟第二届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三届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虹口区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主委、虹口区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委。
擅长冠心病、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本文撰稿/谢曼丽
摄影摄像/顾潘庆
美术设计/刘丹红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