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王巍:勇闯肝胆胰手术禁区的外科专家

2018-01-31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主任王巍教授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有这样一个人,他始终秉承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凭借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大爱;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学习、将新技术越练越精;他不仅是肝胆胰手术的高手,更是腔镜微创手术的佼佼者;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主任王巍教授。
  勇闯手术禁区 生死大营救
  80岁高龄的俞老先生说,在他最绝望的时候,是王主任在生死线上救了他一命。想起自己的惊险经历,老先生与其家人是又后怕又感激。他因病辗转上海多家医院,因高风险被婉拒手术,病情越来越重,在发病后第四天,经朋友的介绍下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找到了主任王巍教授,不但手术成功并且恢复的非常好。
  王教授告诉记者:这个患者,是你们《世界医疗网》尹主任推荐给我,从上海的一家三甲医院,救护车送到我这里。患者来时的状况令人吃惊,80高龄,体重达250斤,非常胖;病情严重,已有40度高热、黄疸和腹痛。根据外院检查结果和他来时的表现,我们判断他现在患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危重,他发病的原因是在他的胆管里有结石堵塞了胆管开口。患有这种疾病,患者需要急诊手术,延误时机,他将很快出现感染性休克。但是,这个患者有非常严重的并存症,除了他过度肥胖、老年患者,发病已有四天,病情迁延以外,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最严重的是他患有胸主动脉瘤,已发现数年,这个7公分的巨大胸主动脉瘤,随时会破裂导致患者猝死。
  王教授说,二十多年前,他刚到华东医院工作的时候,就曾经有过一次惨痛教训。当时一名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由于脑梗后,家属一直犹豫,拒绝手术治疗,直到出现感染性休克、血压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才下决心去手术,但遗憾的是在手术台上病人就过世了。
  对于这么复杂高风险的病人,王教授非常理解兄弟三甲医院不给予手术治疗的理由,因此在刚接诊时,王教授也是考虑用内镜技术即十二指肠镜胆管造影和引流这种微创的方法来治疗,既能把化脓的胆汁引流出来,暂时缓解他的征状,也避免手术带来的高风险,暂渡难关,待病人条件改善后,再考虑完成手术。经与内镜医师协商后,考虑内镜治疗的过程可能风险更大,病人的血压波动随时导致胸主动脉瘤破裂,否决了这个方案,这例病人不得不选择直接手术治疗。
  病情复杂高危惊动院长调动科室力量协同合作
  鉴于这例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又是高龄患者,如果我们不去救治,他很快因为化脓性胆管炎引起感染性休克,导致病人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启动胆胰危重病应急预案,向院医务处和和分管领导郑松柏院长汇报,由医务处和院长协调相关临床科室,包括我们医院麻醉科、心外科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因为麻醉是手术成功的第一保障,良好的麻醉既能保证手术需要的肌肉松弛和镇定,也能维持良好的生命体征稳定,尤其对这例病人,维持好病人血压稳定尤为重要,血压每升高一分,病人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就会大十分。还协调ICU就是重征监护病房,病人病情危重,手术以后重症监护监护是必要的。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组织下,加上华东医院特有的丰富的老年病诊治经验,在诸多科室的协同下,我们对这例病人进行了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术,术中我们克服了低气腹压力、肥胖和胆囊胆管炎症水肿等困难,迅速在1个小时内成功完成手术。
  疑难杂症不胜枚举多学科协同作战十分重要
  在采访过程中,王教授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肝胆胰疾病出现急症情况多,是外科最复杂的病种,如果老年人患病,这样的病人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但这种急症抢救的情况,在华东医院比较多见,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在老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经常有急性胆胰疾病的老年患者,被推荐到华东医院来进行诊治。其中有一个患者,我印象还是很深刻,这名患者是位82岁的老先生,黄疸已经有两个多星期了,诊断是患有胰头恶性肿瘤,基层医院处理不了,再加上年龄大,手术风险高,求诊市区好几家三级医院,都拒绝手术。大家知道,未经治疗的胰头癌患者,预期的生存期只有半年。而手术切除,则是唯一的根治手段。
  患者慕名找到了王教授,王教授团队对这名病人进行了充分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先针对病人黄疸持续时间长、指标过高影响肝脏功能,进行了一个减黄保肝治疗,再针对身体里的水电解质不平衡进行了调整。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王教授成功的为他实施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微创手术的成功是经过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的认真规划、包括手术中细致耐心认真操作做为基本保障的。目前对这种最复杂的胰腺微创手术方式,王教授通过对手术流程的优化和改进,术后已很少出现并发症。微创技术导致快速康复,手术后第8天这名患者就顺利出院了,恢复的非常的好,存活至今已近三年。
  像这种患者,王教授在临床上还遇到过很多,这里举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病例。王教授强调,对老年人胆胰和胃肠疾病,我们获得的治疗经验,都是多学科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协同作战的结果,要协调内科、外科、麻醉科、重征监护病房多学科共同与疾病做斗争,单靠外科医生个人技术,尚不能确保老年病人有效安全的治疗。
  “癌中之王”——胰腺癌,胰腺癌的复杂性与胰腺位置与胰腺癌的难治性息息相关
  胰腺癌号称是癌中之王,为什么叫他癌中之王?记者好奇的追问道。王教授微笑说:“胰腺癌之所以成为癌中之王是与胰腺这个器官本身的特点和胰腺癌预后很差相关的。第一,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且对化疗放疗都不敏感,就是说药物治疗和放疗治疗效果都不佳。胰腺癌早期没有任何征状,一旦有征状,往往都已经是中晚期了。第二,胰腺手术难度也非常高。胰腺有内、外分泌两个功能,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第二大内分泌器官,人体血糖水平稳定就是要靠胰腺分泌的激素维持。同时它又是外分泌器官。所谓的外分泌器官,是指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全是要靠胰腺分泌的胰液来消化,最后才能被我们人体吸收。我们有时候说,胰腺分泌的胰液是硝镪水,因为胰液能消化蛋白、淀粉和脂肪。为什么说我们胰腺手术是一个高风险的手术?就是因为胰腺手术过以后,一旦有胰漏的话,他会腐蚀周围的器官,会引起出血,感染,所以胰腺手术是一个高风险的手术。发现晚、治疗难、预后差这三个因素使得胰腺癌成为癌中之王。

王巍教授与世界医疗网采编组合影
  微创手术——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带来福音
  时下,微创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年,从机器人的引进,从高清腔镜到3D腔镜陆续推广。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科学的进步,也带来了我们对胰腺肿瘤治疗方式的进步。
  腹腔镜微创技术从胆囊切除术开始起步,到目前包括胃癌,肠癌等胃肠道的肿瘤的手术治疗,已经推广和普及。但是在胰腺领域,腹腔镜微创技术发展很慢,原因就和我们前面说到的几个因素相关,胰腺的肿瘤发现比较晚,胰腺周围大血管多,位置深,手术风险比较高,术后并发征也比较多。前些年这些原因限制微创技术在胰腺领域的运用,但是随着我们外科医生不断的努力和推进,胰腺的微创技术在我们国内,最近几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胰腺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合并夹杂症多的老年患者,采用微创手术,除了看得到的创伤小、恢复快,还显著降低老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主要特色:
  据王教授介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为了进一步提高胆胰疾病的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成立了胆胰外科中心和微创外科中心,集聚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等优势学科,打造胆胰重症患者抢救的绿色通道,为人民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王教授介绍,2009年华东医院是国内第一批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始利用机器人的技术来做微创胰腺手术的单位,目前,我们拥有机器人手术系统、3D腹腔镜系统和高清腹腔镜系统,可选择的微创手段和技术最全最多。
  现在我们在胆胰外科领域,开展了所有胆胰疾病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中段切除、胰体尾切除、胆囊癌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各种肝切除手术等。
  在华东医院拥有最丰富的老年病治疗经验这样一个有利条件下,对老年患者胆胰疾病的治疗也是我们的特长。在胆胰外科领域,我们两大突出特色:一是老年患者特别多;二是微创技术全面开展,覆盖面非常广,非常全,微创技术可以让老年患者更少出现并发症,能够减少和避免出现夹杂症带来的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临床的特点。
  专家简介:
  王巍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微创外科中心主任、胆胰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际机器人外科协会(CRSA)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胆道医师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兼微创诊治学组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和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医20余年,师从于我国著名的胆道和胰腺外科专家张圣道教授和袁祖荣教授,在胰腺和胆道外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专著3篇,2000年获“上海市医苑新星”称号。2004~2005年在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疗中心(ClevelandClinicFoundation)访问学习。擅长胆道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胃结直肠等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的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在微创胃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微创胰腺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等领域深有造诣。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特需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本文作者/孙雯
  值班编辑/九九
执行主编/尹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