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胃肠外科专家王志刚:肠道肿瘤要早筛,莫把息肉拖成癌!

2023-03-1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本期专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专家、主任医师王志刚教授,聊一聊大肠癌的筛查与防治。
  传统观念里,癌症往往被认为是老年人多发的疾病,然而近些年来,年轻群体中也常常出现患大肠肿瘤的病人。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门诊,主任医师王志刚最近一个礼拜之内,就连续碰到了三例20多岁的大肠癌晚期患者,尽管有的进行了转化治疗后联合脏器切除手术,但由于病期较晚,预后并不乐观。
  肠道肿瘤的发生,除了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遗传、基因突变等风险因素息息相关,也与人们对疾病缺乏认识、筛查意识薄弱有关。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对肠胃不适时,或许有过这样的自我认知:排便次数变多,可能是肠炎发作;频繁便秘,得多吃点蔬菜水果;腹痛腹胀,一定是消化不良;大便出血,老毛病痔疮犯了......殊不知,排便习惯的改变、便秘、腹痛、腹胀、便血等这些极易被忽视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如不及时筛查,尽早干预,一拖再拖就可能酿成大病。
  本期专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专家、主任医师王志刚教授,聊一聊大肠癌的筛查与防治。
  大肠癌发病率高,极易误诊误治
  据王志刚教授介绍,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目前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前三名。我国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5万,尤其多发于大中城市。在上海,大肠癌甚至已跃居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目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除遗传因素外,大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以及身体超重等,都直接导致了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调查,近40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了5 倍,我国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诊断率始终徘徊在10%~15%,有超过80%的患者确诊时,大肠癌已发展至中晚期,预后较差。这是因为大肠癌早期常常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即使有,一般也只表现为便血、腹泻或便秘,非常容易与普通肠道炎症和痔疮等相混淆,不能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延误早期诊断和治疗时机。王志刚教授表示,事实上,大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恶性肿瘤,关键就在于尽早筛查、早诊早治。

(世界医疗网记者采访王志刚教授)
  从息肉到癌变,肠镜是最有效的筛查手段
  年过四十的林女士5年前出现便血后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有2枚乙状结肠息肉。在进行息肉切除后,活检为良性。当时医生就叮嘱林女士,一定要定期复查肠镜,但后来由于再未出现便血,所以她很快就把医生的话抛之脑后。结果今年便血的情况再次发生,还伴有腹痛症状,林女士以为可能是息肉复发,赶紧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体内的息肉已经癌变。幸运的是,还算发现得早,可以通过手术有效控制。
  王志刚教授告诉记者,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研究表明80%-95%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但这一过程进展缓慢,大约需要6-8年甚至更久,而且我们有很多手段去阻断它的生长进程,其中肠镜检查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是切除息肉,消灭早癌于萌芽状态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有很多患者因尴尬、怕麻烦和担心疼痛等原因而不遵循医嘱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一拖再拖,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对此,王教授表示,目前医学技术已发展得非常成熟,肠镜检查十分安全且大部分人可以耐受,况且现在还有麻醉状态下进行的无痛肠镜,可以提高耐受力,降低应激反应,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不适感,让人在无痛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整个检查过程。因此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害羞、怕麻烦、恐惧等原因拒绝结肠镜检查,一时大意可能让你错失“自救”的机会!
 

(王志刚教授接受世界医疗网专访视频)
       肠镜检查,这些人群需格外重视
  一般建议普通人应从45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也就是说,45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频率为每5年一次。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有肠炎性疾病史;既往有息肉的人群;有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有下腹部放疗史;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等。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肠镜,频率为每3年一次。
  遗传性高危人群指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这些人应从40岁甚至更早开始筛查。另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最新指南,如有1名一级亲属在60岁前诊断或2名1级亲属在任何年龄诊断结直肠癌,应从家族中最早诊断结直肠癌者的患病年龄减去10岁开始筛查,或是最迟于40岁开始每年做结肠镜检查。
  最后,王志刚教授还建议我们要科学理性地看待肠癌筛查,既要重视,也要保持一个正常合理的筛查频率,不要走极端。

(世界医疗网采编与王志刚教授合影)
  预防大肠癌,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王志刚教授表示,预防肠癌一般可以从防治和消除已知的可能致癌因素、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着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饮食
  首先,肠癌的发生与饮食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想要预防肠癌,就要从饮食上多下功夫,平时多吃点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少吃一些红肉、加工肉类、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这些食物吃多了,对身体是很不利的,会为肠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2、远离烟酒
  尽量做到不抽烟,少喝酒,这是预防肠癌以及其它多种癌症很关键的一个步骤。
  3、坚持运动
  多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控制好体重,还可以加快肠胃蠕动,将体内的有害物质尽快排除,减少它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降低肠癌的患病风险。
  4、及时筛查
  最后,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45岁以上的人群及40岁以上的具有大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都应及时进行肠镜筛查。有肠癌家族史的人,建议筛查年龄更加提前。
  专家简介:
  王志刚
  主任医师,教授,外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脏器联合脏器切除和质量控制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大肠癌质控专家组成员。主攻大肠癌的诊治和研究,擅长肠癌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手术治疗;各类复杂肠癌如局部晚期、超低位、复发肠癌的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开设并领衔国内首个复杂肠癌多学科诊治整合门诊。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周三上午;周一下午(肠癌多学科门诊)
本文作者/李   晓
本文摄影/徐智伟
美术设计/张丽萍
插图来源/摄图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李   晓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