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癌症数据最新报告,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到85岁一个人患癌累积风险为36%。往往人们“谈癌色变”,很大原因是人体器官“不吭不响”,年年做常规体检都正常,但一出问题就是癌症晚期。因此如何在绿色安全的前提下,早期发现癌症,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肿瘤影像诊断:只有精准诊断才能精准治疗
其实,很多人对影像检查在医院中的作用还不太了解。影像检查利用各种不同的影像设备显示人体结构和病变,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它在医学诊断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
与传统的影像学相比,现在的影像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通常说的医学影像检查包括超声科影像检查,主要是普通黑白超声和彩超多普勒;放射科影像检查,有X线摄影、CT、MRI(磁共振)检查;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设备包括骨扫描ECT,以及这几年比较热门的PET/ CT和PET/ MRI。
目前,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带来了很大负担。影像检查可以发现和诊断各种肿瘤,这几年随着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改进,影像学在肿瘤的早诊早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院长张建教授举例说,多年来美国绝大部分肿瘤的预后其实没有得到改观,但肺癌除外。由于高分辨CT在早期发现肺癌癌前病变,特别是对周围磨玻璃样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优势,使得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随访,在癌变前及时手术,因此肺癌的5年生存率都在90%以上,甚至更早手术后与正常人一样。并且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日益发展,患者在手术第2天,甚至当天就可以下床行走了。
肝癌方面,在磁共振,特别是磁共振特异性显像剂如磁共振普美显特异性显像剂应用以后,早期肝癌的发现及鉴别诊断的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小于1厘米的早期肝癌诊断准确率非常高,都可以早期被发现。使用磁共振、钼靶、超声三联的方法也可以及时筛查和诊断早期乳腺癌。
肿瘤疾病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基本可以治愈。即使肿瘤到了中晚期,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也可以带瘤生存,关键是要进行精确的诊断。
例如,PET/CT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肿瘤筛查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发现其他常规影像技术不能发现的微小肿瘤病灶,同时进行精准的术前分期、指导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治愈率。有研究表明,肺癌、淋巴瘤这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治疗前进行PET/CT检查是分期的最好办法。
虽然PET /CT费用比较高,但是治疗前准确的分期会避免以后不必要的治疗或者因为分期不准确而导致的错误治疗。
PET/MRI究竟有哪些优势?
随着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谈到肿瘤筛查时,我们大多数想到的便是PET/CT,它已被广大群众所熟悉。
那么当PET与MRI的结合,PET/MRI进入临床后,可谓是又创造了一个高端健检的“珠穆朗玛峰”。PET/MRI充分利用了MRI增加软组织对比度和无电离辐射的先天优势,对病灶的定位定性更加高效。
从常见疾病的检查看,CT因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通常用于肺、心血管疾病和急诊的脑出血、脑卒中的筛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以多参数、多角度显像,对神经系统、肝脏、软组织、骨关节等软组织比较多的地方的检查效果较好;PET类检查,因价格高、检查时间长,通常用于慢性病、肿瘤类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
而采用MRI图像与PET图像融合的PET/MRI检查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是诊断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对癌症的诊断更为精准,可发现人体微小肿瘤;在心肌存活性检测和心功能评价领域提供了独特的价值。PET/MRI心肌显像是公认的评估心肌活力的“金标准”,是心肌梗塞血运重建治疗前的必要检查;儿童肿瘤中淋巴瘤、骨骼肿瘤和软组织肿瘤均为发病率较高的病种。PET/MRI所具备的低剂量和40分钟内快速全身扫描的优势,为儿童肿瘤的诊断发现、精确分期和疗效评估提供了重要价值。
在国外,PET被视为健康体检的好手段,定期的PET/MRI健康检查可发现一些无症状的早期患者。在国内,只有全景医学影像等为数不多的专业医学机构配备PET/MRI深度健检服务。
张建教授说,PET/MRI是这几年刚刚出现的高端影像设备,因为设备造价高昂,会操作设备的技师和会融合阅读两种图像的人才都很少,因此检查费用较高。但他相信随着PET/MRI的逐渐普及,制造成本逐渐下降,未来肯定会走入寻常百姓家。
做影像检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X线检查:没有太多注意事项,孕妇或者婴幼儿需要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检查。
CT检查:检查前要去除身上的金属异物,包括项链、玉佩、金属扣子,否则有时会造成伪影或遮挡真正病灶,影响医生观察。同时注意CT对比剂过敏的情况。如果是增强CT,检查前要禁食6小时左右,防止在增强对比过程中出现呕吐造成窒息。
磁共振检查:金属不能带入磁共振检查区域,硬币、手表、手机、发夹等都要去除掉,否则可能会造成人员受伤或者设备损失。如果体内有植入物,必须事先与技师、医生交代好植入物成分。一些钛合金的新型材料可以做核磁共振,但钢板不能做。磁共振对心脏起搏器、耳蜗助听器也会产生破坏,所以除一些新型材料心脏起搏器外,这些设备也不能带进检查区。检查前要将心脏起搏器的类型明确好,说明书带好。
PET类检查:PET类检查最常用的显像剂是氟18标记的FDG。FDG是葡萄糖类似物,所以检查前需要禁食糖类至少6个小时,包括米饭、面包。这是因为含有糖的物质会与FDG形成竞争抑制关系,造成肿瘤或者病灶不显象,降低诊断效率。
PET/ CT检查:在检查前或检查后可以大量饮用纯净水或者白开水,促进造影剂从体内排出,降低自身辐射剂量以及对周边人的辐射剂量。
PET/MRI检查:它的注意事项就是PE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加起来。PET类检查时间比较长,从问诊、登记、注射FDG药物到显像、医生观察图像,可能会长达2-3个小时,所以检查前大家要预留好时间。
此外,磁共振、PET/CT、PET/MRI检查需要静卧在检查床上10分钟以上,所以一定要注意有部分患者因为心功能、肺功能或者背部有病变的原因不能长时间静卧。还有儿童类检查,特别是婴幼儿,一定要进行水合氯醛镇静使之配合检查。
不过儿童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张建教授不推荐进行影像学检查。权衡之后,如果检查对于患儿是有益的,他们才会去做检查。
全景医学影像中心
专注于精准影像学诊断、深度健检、多学科联合会诊
张建教授所在的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以下简称“全景”)是卫计委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一家独立第三方影像诊断中心,坐落于上海徐汇区桂林路,2015年12月正式开始运营。
全景专注于疑难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为广大患者提供精准影像学诊断服务,深度健检服务,以及多学科联合会诊等专属医疗服务。配置了可筛选多种肿瘤、心脑血管病和神经内科疾病的“多模态”影像筛查设备——PET/MRI、PET/CT、16排CT、Flash双源螺旋CT、1.5T和3.0T核磁共振等影像诊断机器设备。在中心3楼,还有一个专用体检区域,体检项目范围广泛,特别是无痛胶囊内镜项目,可以帮助体检筛查者减轻恐惧心理。
在人才方面,目前全景医学影像已经建设了一支由影像医学大家周康荣教授为首,拥有博导、教授、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的老中青结合专业医疗、学术团队。
经过4年多的发展运营,他们在神经系统、肝脏、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PET/CT检查量、磁共振检查量、PET/MRI检查量都在行业内名列前茅,积累了大量疑难病数据,图像质量、诊断质量得到业内一致认可。
全景还通过“问计于临床”,切实了解临床所需,结合各中心影像专业优势,开展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开发了30多项的新技术、新项目,包括脑PET/MRI影像量化分析、PET/CT双期相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PET/CT在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评估、肝脏特异性造影剂普美显应用等,帮助临床帮助患者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
未来,他们还会围绕影响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和肿瘤等重大疾病,不断做影像检查和新技术开发,真正做到精准影像的先行者,深入健检的实践者和专属医疗的提供者。
专家简介
张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博士后,上海市医师协会理事,中国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理事,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理事,健康教育促进分会副会长,徐汇区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徐汇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徐汇区虹梅路街道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社会办医》杂志编委。擅长功能与分子影像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PET/CT及综合影像诊断成果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文作者:张狮驼
本文摄影:徐智伟
执行主编:尹学兵
美术编辑:张丽萍
值班编辑:江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