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脑囊肿会变成脑肿瘤么?

2018-07-0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于朝春教授
  
  脑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它是人类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础。正因此,脑部疾病对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作为非专业人员,普通大众对脑部疾病,甚至是常见的脑囊肿和脑肿瘤也可能存在认识误区。本次《世界医疗网》特别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于朝春教授为我们解答脑囊肿和脑肿瘤的相关问题,希望提升大家对疾病的认识。
  脑囊肿和脑肿瘤是一回事么?
  脑囊肿和脑肿瘤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疾病,虽然都生长颅内或者脊髓,但是它们发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囊肿不可能转化成肿瘤,肿瘤也不能转化成囊肿,但肿瘤可以发生囊变,囊变跟囊肿是两个概念。
  从性质上来看,囊肿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脑肿瘤却分良性和恶性,且一般是实体性的比较多。脑囊肿分为蛛网膜囊肿、神经上皮囊肿以及肠源性囊肿等。而脑肿瘤分好多种类,有完全起源于脑内的肿瘤和神经及一些脑膜等的肿瘤。
  从发病机制来看,脑囊肿大部分都是先天性的,是脑发育时伴随的畸形伴发。在发育过程中蛛网膜囊肿有增大、黏连,囊肿壁有小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不断流入囊内,甚至是一种单向的活瓣,那么脑积液就会长期储留在囊肿内。再比如神经上皮囊肿,它是来脑室内的一些囊肿,也是先天性的,由残留的神经上皮形成。
  而肿瘤有先天性肿瘤,也有非先天性的。比如我们常听说的脑胶质瘤,也有人把它叫做脑癌,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的胶质细胞演变出来的肿瘤,这种肿瘤病理是有分级的,其中高级别的胶质瘤治疗对于神经外科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总的预后不是很好。但还有一些良性肿瘤,比如来源于神经的神经鞘瘤,颅内的三叉神经鞘瘤、听神经瘤都属于这一类,虽然它影响了脑功能和神经功能,但它仍然是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基本上是能够治愈的。
  脑肿瘤早期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在讲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但有时候疾病未必防得住,所以我们也要培养有症状早诊断的观念。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脑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
  脑肿瘤的临床表现按照发生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表现,最早期的表现的是发生在固定部位的头痛,因为肿瘤占了一定的空间,会引起脑的占位效应,表现为局部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等。再晚一点中线移位会出现恶心呕吐。如果已经影响到大脑重要的神经功能区,比如运动中枢,就会出现对侧肢体的肌力下降,如果造成感觉障碍会出现身体对侧麻痹,如果肿瘤长在语言中枢就会影响语言功能,如果肿瘤长在认知功能区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等,所以有了这些症状应该尽早进行检查。
  而脑囊肿是一个进展比较缓慢的疾病,一般人没有什么症状,往往是偶尔在体检中或诊断其他疾病时发现。脑囊肿分少儿和成人脑囊肿,当小孩子发现脑囊肿的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治疗,尤其是蛛网膜囊肿,它会伴随着脑叶的发育不全,比如额叶、颞叶发育不全,然后影响这部分的神经功能。另外请家长们放心的是,现在的治疗手段都是微创的,可以做内镜手术,把囊肿造瘘,或者打通蛛网膜通道,结合药物就会脑叶恢复正常。至于成人蛛网膜囊肿要不要干预,这还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如果没有症状可以随访,如果囊肿很大,形成一种张力性囊肿,那就需要手术,这个也需要专科医生来进行评估。
  脑囊肿和脑肿瘤要怎么治疗?
  聊完诊断,我们再聊聊治疗。
  首先,关于脑囊肿的治疗,如果脑囊肿较小,比如仅有一两个公分,一般影响不太大,如果很大就需要病人定期随访,监测囊肿的进展,评估下来有张力、压力的变化,还是要进行手术治疗。另外,还可以通过磁共振做脑脊液的成像,观察脑囊肿与蛛网膜下腔到底通不通,是否是单向活瓣。此外,蛛网膜囊肿的病人要小心外伤,因为外伤可能会造成出血。
  关于脑肿瘤的治疗,现在治疗脑肿瘤的方法叫标准治疗或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即把精准医学、传统医学和显微手术等结合在一起。诊断方面,目前已经有很多诊断手段,除了CT和核磁共振之外,还有传导束成像技术。另外,还能从分子靶标做诊断,比如基因检测。手术后结合基因检测的结果,给予患者放疗和化疗,之后再进行辅助化疗。“如果手术、放疗、化疗这三个手段控制的还不理想的话,我们还会考虑其他的治疗,比如免疫治疗。”此外,还有磁场治疗。现在低头一族非常多,在家里,在路上,在公司……几乎每个人都捧着手机,那么经常玩儿手机会引脑胶质瘤么?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推断,虽然玩手机与脑肿瘤的关系不确定,但有相关性,由此衍生出磁场治疗。
  手术方面,现在有神经导航多模态技术,可以将神经外科各项先进手术设备融入一个平台,例如电生理检测、术中超声、手术显微镜、镜内投射系统、神经内镜、术中CT或MRI等。此外还有术中唤醒技术,来保留患者的语言功能,我们还能通过电生理对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进行保护。
  “医疗手段越来越发达,所以我认为治疗要综合起来,包括中医中药。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宝库,我们的祛邪扶正理念其实可以运用到脑肿瘤的治疗当中。在化疗的间歇期使用中药治疗也可能达到很好的治疗。”
  脑肿瘤发病率逐年提高
  脑胶质瘤发病形态多样化
  让我们再来关注发病率方面的问题。于朝春教授介绍说,脑囊肿的发病率并不高,在大脑疾病里的排位比较靠后边,属于先天性疾病。而脑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尤其是胶质瘤,而且发病形态在明显改变,过去单发的多,现在多发的多,还有双侧的。此外,他们还发现胶质瘤在颅内是可以转移的,甚至可以向脊髓进行转移。另外,胶质瘤预后也不是很理想,因为胶质瘤没有明显的组织边界,做到完整意义上的全切除比较难。胶质瘤应该说是神经外科目前为止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预后相对不太好的肿瘤。
  于朝春教授说,“我们现在最主要强调的是,切除肿瘤的同时要考虑到保留病人的脑功能。不能把肿瘤切掉了,病人却残疾了,生活质量下降了,那就失去了治疗的最根本的意义。保证病人的生存质量是我们神经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尽管他们觉得胶质瘤的治疗前景并不乐观,但仍有很多长生存周期的病人。胶质瘤目前的平均生存期基本上在15、16个月,这是我们多年的努力的结果,以前只有一年。所以大家要对治疗肿瘤有信心。
  于朝春教授回忆道,“有一个女孩子,婚后怀孕期间就出现了头痛症状,但因为考虑到对胎儿的保护,就没有做CT、磁共振的一些检查。等到分娩之后的第一个月去做检查,就发现颅内一个很大的肿瘤。我们看到片子的时候觉得很震惊,没想到这么大的肿瘤病人还能够耐受得住,于是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了开刀手术。因为病人的肿瘤从一侧的额叶通过胼胝体长到对侧额叶,我们只能切掉一侧额叶和部分胼胝体,对侧还是残留了一部分。然后我们为患者进行了同步的放化疗。病人很遵从我们的规范治疗,效果非常好,人基本恢复到完全正常。今年是我对她进行随访的第六年,她每半年就来随访磁共振,目前残余的那份肿瘤没有进展,反倒有缩小。”脑胶质瘤也有长期生存的,甚至有生存20年的病例。
  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该注意什么?家属可以做什么?
  至于术后康复,现在于朝春教授他们讲究早期康复,即不是等到病人手术一、两个月以后再做康复,而是在手术后第一时间就开始。因为一个卧床的病人一周肌肉就开始萎缩,一个月后可能他就不能走路了。因此康复治疗要做在早期,只要手术后病人的呼吸心跳平稳,就要把康复的理念早早介入,通过护理人员、康复医疗师来帮助患者做一些功能训练,从被动训练变成主动训练,康复是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
  另外,饮食方面虽然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开颅手术的病人在围手术期里不要吃太过刺激性的食物。情绪方面,于朝春教授建议患者不要大喜大悲,既不能觉得胶质瘤无所谓,也不能觉得是天塌下来了,这样都对患者的预后不好。此外,因为我们大脑有很多功能,而目前我们只知道大体的功能定位,但好多功能定位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所以开刀以后可能会有认知功能的改变,性格的变化,“我们作为医生要考虑到对患者情绪的观察和治疗,比如焦虑、抑郁的处理,这样才能让病人在一个很好的生活状态下生存。”
  于朝春教授最后介绍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脑肿瘤治疗引入了MDT多学科会诊概念,比如影像学、病理学、放射学,包括心理医生都要进入到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但这个过程也离不开家属的参与,家属要配合医生,要做好医患沟通的桥梁。我们既要让病人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同时也要给他带来希望,所以家属在帮助病人康复,比如心理康复、神经功能的康复,都是非常重要的。治疗不是单纯一个病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医生的事,是一个社会的事。”
  专家介绍
  于朝春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小儿学组、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上海抗癌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擅长:电生理检测下脊髓栓系综合征显微手术、脊柱脊髓疾病的诊疗、脑血管病微创手术、脑胶质瘤中西医结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特需门诊,周四下午专科门诊
  (于朝春教授与《世界医疗网》采编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