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治疗炎症性肠病,我们该懂些什么?

2021-07-3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世界医疗网专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专家戴彦成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刚。想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就需要食物的摄入,而一日三餐在进入身体之后都离不开肠胃的消化。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被肠道问题所困扰,苦不堪言。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00万人患有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它们被统称为炎症性肠病(简称IBD)。那么究竟什么是炎症性肠病?它有哪些症状?又该怎么治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专家戴彦成。
  何为炎症性肠病
  据戴彦成主任介绍,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肠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当炎症仅局限在直肠时,称为直肠炎;当炎症累及至乙状结肠时,称之为乙状结肠炎;当炎症从直肠向近端发展,尚未超过结肠脾曲时,称为左半结肠炎;炎症超过结肠肝曲时,称为全结肠炎;炎症进而逆行侵犯末端回肠,为倒灌性回肠炎。
  克罗恩病是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疾病。其病变慢性隐匿,呈终生复发性。病变多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其肠道病变多呈特征性的不对称性与节段性分布特点。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腹泻最为常见,并可有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等特点,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等肠外损害。
  发病率有所增加 患者年龄逐渐偏低
  在谈到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情况时,戴彦成主任表示,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和遗传、免疫、肠道菌群失调、饮食都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目前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逐渐偏低,严重影响了患者们的生存质量,也加重了其经济的负担。
  身体有这些症状需警惕
  炎症性肠病患者一般会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这几个症状。
  ①腹泻,一般都有腹泻,糊状大便,活动期有粘液脓血,里急后重(里急后重是一种常见的排便异常症状,表现为迫切想解大便而又无法一泻为快),腹泻和便秘可交替出现。轻者每日便2~4次,重者每日便10次以上。
  ②腹痛,一般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也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若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③ 其他症状:腹胀,严重者则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
  炎症性肠病治疗 中西医各显神通
  面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从事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多年的戴彦成主任给出了中西两方各自的优势。
  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的西药有氨基水杨酸制剂,它被认为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一线用药和基石,也是临床运用最为广泛的。其次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现在百花齐放的生物制剂。常规治疗主要致力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炎症性肠病属于中医药学“痢疾”范畴。脾虚、肠道湿热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医常注重于健脾化湿、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可口服中药。如果患病部位局限于直肠或乙状直肠,可以采取灌肠的方法。此外,针灸、推拿和艾灸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粪菌移植 为炎症性肠病治疗开辟新方向
  近年来,“粪便治疗疾病”这一看似奇葩的话题不仅在医学界引起反响,在普通百姓中也逐渐开始被热议。然而绝大部分人对其仍感陌生,为何一直以来被认为会导致疾病的粪便,现在反而可以用来治病呢?面对粪菌移植,戴彦成主任给出了他的看法。
  何为粪菌移植?它的定义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其实这种方法起源于中国古代,1700多年前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用粪汁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当时称为黄龙汤。后来明朝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些粪菌移植的药物,包括人粪发酵物、新鲜人粪、干粪便、婴儿粪便等,治疗的症状包括严重腹泻、发烧、呕吐、便秘等多种消化道疾病。为了便于患者接受,这些中医典籍一般将这种以人粪便为原料的药物称为金汁或人中黄。但是传统中医粪便疗法更多是经验总结,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粪菌移植作为现代疗法真正开始于1958年的美国,外科医生本·艾斯曼及同事将健康人的粪便经直肠灌入4位伪膜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其中3位患者得以康复。二十年后,科学家才确认伪膜性结肠炎是由一种叫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细菌过量生长所致,至此粪菌移植疗法才重新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如今,粪菌移植疗法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吃大便”截然不同。首先要对供体进行严格的筛选,身心健康和功能状态都需得到保障。主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排除:①既往无遗传性疾病、胃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传染病及神经精神类疾病;②近3个月无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史,无口服抗肿瘤药物及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史,无接触毒品,近期无手术创伤及输血可能导致感染疾病传播可能;③血液检查及粪便检查:完善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病毒、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且均未见异常。粪便检测排除病原体(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弯曲杆菌、粪便虫卵、寄生虫、贾第虫属粪便抗原、幽门螺杆菌、轮状病毒等。供体可为自体,也可为异体,还应尽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及家族长寿基因的人群。
  其次,还要将供体的粪菌液按照标准化方案进行制备。主要方法有粗滤法、粗滤加离心富集法、微滤加离心富集法。经过处理后的标本可直接注射到胃肠道,也可制成胶囊服用。前者需事先清洁肠道,后者体积较小,贮存时间长,对实施粪菌移植异地救治意义重大。
  “粪菌移植是一项崭新而又具备深远意义的治疗选择。”戴彦成主任这样评价。他表示,目前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肠胃综合症、代谢疾病以及自闭症、焦虑症、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关于炎症性肠病 生活和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炎症性肠病往往迁延不愈,被称为绿色癌症,因此很多患者都会有一种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此戴彦成主任表示,首先要从心理上认识疾病,正确看待;其次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患者尽量不要吃红肉,尤其是牛肉和羊肉;尽量少吃粗纤维的制品,如粗纤维蔬菜芹菜、菠菜等,同时要控制奶制品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防止炎症性肠病的复发。
       专家简介
     戴彦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结合医院脾胃病科行政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志鹏教授和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2项),主持上海市卫健委、教委、上海市虹口区卫健委项目各1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专家门诊:星期三下午
 
本文作者/李   晓
    本文摄影/徐智伟
  美术设计/张丽萍
  本文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李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