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4个全国爱耳日及第11个世界听力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与主任医师郭裕聊聊当下最常见的耳部问题。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朵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殊不知在这个繁华聒噪的时代,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始终干扰着部分人的正常生活。
虽然距离新冠感染高峰期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但最近仍然有不少人发现,自己“阳康”后出现的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对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上海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上,市民王先生告诉医生,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耳朵一直不舒服,最近还出现了耳鸣,听力也下降了,有时家人一连叫他好几声都听不清。医生给王先生做了电耳镜、视频耳内镜检查后,发现他的耳朵鼓膜充血,而鼻咽镜检查也清楚显示王先生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结合电测听以及声阻抗检查结果,王先生最终被诊断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
“阳康”后为何会出现耳闷、耳鸣等症状?
其实王先生的例子并非个案,上海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郭裕教授告诉记者,新冠以来门诊上咨询耳闷、耳鸣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大家出现这些症状与感染后病毒本身的刺激、情绪和身体机能下降都有关系。
新冠病毒进入身体的第一关卡就是鼻腔,而鼻和耳有着密切的联系。咽鼓管是中耳腔和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而它的开口咽鼓管咽口就在鼻咽部。鼻腔的感染不仅会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病毒还会经咽鼓管通道进入中耳及内耳,引起中耳炎等一系列的耳部并发症。病毒也会对耳神经产生一定的毒性,引起突发性耳聋,出现突然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闷、眩晕、恶心、呕吐等。
另外,感染新冠后许多人表现为鼻涕增多,在擤鼻涕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鼻腔压力增高,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也有可能诱发中耳炎。
其次,情绪波动也有可能诱发耳鸣等症状。部分患者在“阳”前出现“幻阳症”,阳后又过度担心各种后遗症,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情绪十分不稳,甚至导致睡眠障碍,而临床上情绪波动、失眠都是耳鸣、耳聋的诱因。
最后还有一点,感染新冠后,人体免疫系统跟病毒展开持续斗争,导致机体功能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一种疲劳状态。而中医认为生病会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以濡养耳窍,也可能出现耳鸣、耳聋的症状。
如何应对“阳康”后的耳部不适?
郭裕教授表示,新冠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症状可在“阳康”后消失,随着咽部症状缓解,一些请轻微的耳部症状也会逐渐消失。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涕、双侧同时擤鼻涕及往里吸鼻涕的动作。当捏紧双侧鼻孔并过分用力擤鼻涕时,空气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就会出现耳闷、耳鸣、耳聋等症状,还可能会使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引起中耳发炎。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是,双侧鼻腔交替进行,可以用手指按压住一侧的鼻孔,另一侧鼻腔用力,尽量将鼻涕擤出,然后换另一侧鼻腔。
但如果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持续数天不缓解,就建议尽快至正规医疗机构耳鼻咽喉科完善听力学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治疗措施,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起不可逆的听力损失。一般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采取鼓膜穿刺抽液,或者鼓膜置管手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郭裕接受世界医疗网记者采访视频)
生活中的那些伤耳行为,你中了几个?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正如第24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所言,耳部健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只有我们主动学习科学护耳的方法,才能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中,规避那些损伤听力的不良习惯。
郭裕教授为我们列出了以下生活中常见的伤耳习惯:
1、长时间佩戴耳机
长期戴耳机是目前听力下降低龄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连续地使用就可能会造成内耳功能的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还可能伴随出现耳鸣的症状。
因此在使用耳机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理规划耳机使用音量及时间,遵循“60-60-60”的原则,即在使用耳机时,建议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使用耳机时外界环境音量要保证在60dB以下,每次使用耳机时长不宜超过60min。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耳机。目前市面上的耳机类型多样,主要分为头戴式、耳塞式与入耳式三种,虽然越是接近耳朵内部的耳机隔噪效果越好,但在相同音量下对耳膜的冲击也就越大,且更容易造成外耳道感染。因此建议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比入耳式更安全。
2、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做任何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听觉神经疲劳,引起慢性内耳的损伤。长期接触85dB以上强度的噪声,可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
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长时间佩戴高音量耳机、经常蹦迪和去KTV也都属于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音下,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3、压力过大导致听力下降
由于长期生活压力过大,尤其是睡眠休息时间不足,高强度工作,通宵加班,甚至日夜颠倒,有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听力下降,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突发性耳聋。因此要适当调节心态和生活节奏,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很重要。
4、用硬物掏耳朵
耳部耵聍(俗称耳屎)是外耳道一种淡黄色粘稠分泌物,其实还有保护耳朵,有效阻挡外物进入的作用。因此一般不建议自己频繁掏耳朵,习惯性的掏耳会更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经常用硬物掏耳朵还容易碰伤耳道,甚至破坏耳膜。
5、用力擤鼻涕
在擤鼻涕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鼻腔压力增高,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也有可能诱发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侧耳单手压鼻,另一个鼻孔用力向外擤,两侧轮流,切记不可双侧同时或者往里吸鼻涕。
6、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重视
我们的鼻腔、耳朵、咽部是通过咽鼓管相连通的,当感冒、鼻炎等引起咽部充血、水肿时,也会导致咽鼓管肿胀阻塞,鼓膜两侧气压不平衡,很容易引发耳部问题。因此感冒和长期的鼻咽炎绝对不容小觑,一定要积极治疗。
7、使用耳毒性药物
药物中毒也是导致听力减退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较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糖甙类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以及抗癌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等等。这也提醒我们,平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专家简介:
郭裕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耳鼻咽喉学科带头人
国家中管局中医耳鼻咽喉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咽喉-口腔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中药协会耳鼻咽喉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医药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主任委员
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SCI论文3篇。主编专著5本,副主编专著1本,参与编辑专著多本。
任“十二五”、“十三五” “十四五”国家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副主编。
任多本专业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专家。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1项。
主持省部局级课题3项。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专家门诊) 周五上午(特需门诊)【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周二上午(特需门诊) 周三、周日上午(专家门诊)【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本文作者/李 晓
本文摄影/彭小池
美术设计/张丽萍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