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误区丨吃糖,会得糖尿病——访上海仁爱医院内科专家周勇教授

2020-12-1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别让“甜蜜”成为负担!
  中国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列全球第一,但与之相反的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是中国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突出特点。
  其实当下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了,为什么还说知晓率低是我国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特点之一,听过但是不见得了解,大约就是我国大众对糖尿病的普遍认识了。一些重视养生和注意预防糖尿病的人,往往会陷入误区,例如,很多人会产生不能吃糖,吃糖会导致糖尿病的观念。那么,糖尿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医疗网邀请了上海仁爱医院内科专家周勇教授。
  吃糖,会得糖尿病?
  不少人认为糖尿病是因为吃糖过多引起的,他们不仅相信该理念,还深信不疑,甚至一传十十传百的扩散着该“养生”理念。周勇教授接受采访时就很无奈,这是很多患者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医务工作者常常被问及和不断澄清的一个话题。周勇教授表示,实际上吃多少糖并不会直接引起糖尿病,这是糖尿病的病因决定的,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也不同,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遗传背景只是赋予个体一定程度的遗传易感性,一般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多个基因异常的总体效应导致的糖尿病发生。
  我国以2型糖尿病为主,大概占到90%以上。2型糖尿病与遗传变异息息相关,但不能说遗传变异会直接导致糖尿病,它需要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才会导致糖尿病。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尤其重要,具体包括年龄增长、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现代生活方式。1型糖尿病主要是β细胞功能的受损导致的,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之一,如风疹病毒、腮腺病毒感染等都可以引起β细胞功能的损害,并可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腺β细胞。胰岛素是人体的仅有的降糖激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病理生理机制。因此,当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患者血浆葡萄糖水平持续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吃糖,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是吃糖、吃甜食、吃油脂性食物,容易热量过剩、脂肪囤积,造成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或不敏感,长此以往,在遗传变异的影响下,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糖尿病,还要警惕低血糖?
  控制血糖,防止血糖过高,是很多人都了解的一个常识。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更要防止低血糖,这又是为什么?
  周勇教授回答:“糖尿病有很多的并发症,低血糖实际上是糖尿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并发症,无论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都会对我们各个脏器功能有所损伤,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不典型,患者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轻度到中度的症状,也有人不会有任何症状,严重的低血糖非常危险,需要马上治疗。”
  有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低血糖症状不典型,很快进入意识障碍,可损伤大脑细胞,引起患者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低下,极易造成严重事件发生,对患者的身心都有极大的危害。且由于低血糖会对心血管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如导致心率增加、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心梗等,严重者带给患者频死的体验,低血糖1~2次后,会让患者不愿意控制血糖,患者后期的依从性大大降低,血糖控制不理想。
  糖尿病可怕,糖尿病并发症更可怕?
  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4.7%~37.5%。而视网膜病变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患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晚期时,患者将近乎失明。但其实,视网膜病变只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其中之一,甚至只是微血管病变之一。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眼底视网膜及外周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动脉等,表现为大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从而引起局部狭窄和闭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卒中、下肢间歇性跛行、溃疡或坏疽等严重不良结局。
  周勇教授表示,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大型的临床验证表明单纯的控制血糖,对微血管病变是有明显的获益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可能会有明显的改变。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除控制血糖外,对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等这些危险因素尽早进行全面、个体化的强化治疗,以及戒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运动,可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如何预防糖尿病?
  防控糖尿病,只注重治疗是远远不够的。糖尿病因其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限制高热量饮食以及适当增加运动,保持能量平衡,才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
  对于糖尿病患者,防止糖尿病进展过快,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将糖尿病控制在早期,也是必要的。周勇教授表示,合理运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运动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帮助患者达到理想体重、锻炼心肺和骨骼,同时放松心情、改善精神,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也要注意合理科学。根据糖尿病类型、年龄、体能、并发症等状况采取个体化的运动或锻炼方案,又因糖尿病以老年人居多,周勇教授推荐走路的方式以帮助患者锻炼,患者每周需进行至少150分钟的饭后半小时的散步运动,且2次活动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天。此外,除了推荐规律的运动或锻炼,建议减少久坐时间,这样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专家简介:
  周勇
  主任医师、教授,首届“上海市区域名医”,领衔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糖尿病专科),徐汇区医学重点学科,曾任大华医院内科主任,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教育学组顾问委员等。
  熟练掌握大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诊疗工作,尤其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脂肪肝、痛风等诊断治疗等。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周四上午
本文作者/楚 阳
本文摄影/徐智伟
美术编辑/赵青青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宜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