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结核病绝尘而去了吗?

2019-06-20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访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端木宏谨教授
  听说过“白色瘟疫”或“痨病”?历史上,有着“白色瘟疫”之称的结核病,是全世界十大死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疾病的管控,让一直以来素有“白色瘟疫”之称的结核病一度淡出公众视野,可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极具杀伤力的疾病,并未彻底消灭,每年仍会夺走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结核病就是始终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
  针对结核病,在以“结核病诊疗:规范、精准、融合”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上,《世界医疗网》采访了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端木宏谨教授,以下是端木教授访谈实录:
问:结核病被“消灭”了?
  端木宏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9年6月13日晚发布消息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医保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阐明了遏制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到2022年“全国肺结核发病率降至55/10万以下,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3/10万以下)。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过去结核病的发病率很高,其特点就是结核病疫情农村高于城镇,城镇则高于城市,也就是说,越是在边缘贫困落后的地方,发病率越高。
  总结:结核病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且疫情分布地区差异显著,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控形势严峻。
问:肺科医院改名为胸科医院或是临床卫生中心,表明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了?
  端木宏谨:1979年,我国曾进行过一次全国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79年肺结核的患病率717/10万,从涂阳患病率可知,有传染性的结核病人的患病率当时是187/10万,可见当时患病率之高。但随着我国卡介苗接种的普及,结核病的患病率逐渐下降。
  过去不少的结核医院已逐渐改名为胸科医院或是临床卫生中心,从社会上来看或者从医院具体的接诊病人来说,结核病发病率都是在下降的。过去胸科医院本身就有结核病房,但由于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所以肺科医院就在肺部疾病的基础上重点来开展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促使肺科医院逐渐转型成小专科、强专科医院,成为胸科医院或临床卫生中心。
  总结:结核病发病率虽逐年降低,但防治工作不可懈怠。
问:结核病康复后会产生抗体?
  端木宏谨:因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若已患过一次结核疾病,机体本身的抵抗力会加强,具有一定抵抗力虽不会轻易再次被感染,但并不等于以后100%就不会被传染。结核病的治疗还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有一种内源性不发,就是不受新的传染,但是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了,在这种情况底下结核病也有可能复发。
  对于过去来说,成人的结核病大部分是儿时感染,没有彻底治愈,成年以后发生结核病,这种结核病叫继发性结核病,儿童叫原发性结核病。所谓继发,即在过去感染发病的基础上,再次感染,或者没有感染内源性的复发,都有可能。
  总结:结核病治疗要遵从医嘱,坚持全疗程治疗,痊愈后,也要注意预防,避免再次复发。
问:能实现“到2035年终止结核病的流行”目标?
  端木宏谨:结核病防治医生就像纤夫一样,一步一步的往前走,逐渐减少结核病。在结核病面前,医生们是战士,但谁也难保,自己不会变成病人,医生选择从事结核病防治不单单肩负着责任,同时还承担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日常工作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结核病人,最后控制结核病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对结核病人及早给予有规律的彻底治疗,使之不在排菌,从源头上控制结核菌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消灭结核病,只能说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去蔓延,此外还要提高民众结核病防治意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5年终止结核病的流行”目标,虽说目标很远大,但是前程是光明的。
  总结:对抗结核病需发挥纤夫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到行动当中去。
专家简介:
  端木宏谨
  教授,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我国著名的结核病流行病学专家,曾任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2013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聘为全国结核病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主编5部书籍,发表文章132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文章77篇。

值班编辑/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