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乙肝“小三阳”患者到底需不需要治疗?

2018-03-21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陆伦根教授
  最近,世界医疗网采编组接到不少读者来信,说是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被发现“小三阳”,很是担心,有的人说“小三阳”需要接受治疗,及时将阳性转阴,否则,延误时间,会发生更严重的后果。也有人说,“小三阳”不需要接受治疗,不是什么大事。那么,乙肝“小三阳”到底需要不需要接受治疗呢?它在何种情况下需接受治疗?又该接受什么样的治疗呢?
  带着这些问题,世界医疗网记者特地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陆伦根教授。

  肝功能异常病毒复制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
  据陆伦根教授介绍,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只是民间的一种通俗说法,其实这样的称谓并不科学。从医疗角度来说,“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E抗原阳性,而后者是E抗体阳性。“小三阳”就是指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对于“大三阳”,犹如洪水猛兽,感觉很可怕,因为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对于“小三阳”病人,大多数人还缺乏细致和科学的认识。
  其实,“小三阳”又分为两种情况:即携带者、和肝功能异常者。而肝功能异常又分为两者情况,即一是乙肝病毒曾复制过,但病毒处于低级度,肝功能异常的;二是肝功能不正常,病毒数在10的5次方以上的。所以,也可以说“小三阳”分为三种情况。
  对于乙肝携带者:即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但肝功能始终正常,而且HBVDNA阴性,病人的乙肝病毒从未发作过,仅仅处于携带状态。对于携带者,因为没有发病,不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只是,通常需要1—2年检查一下两对半和肝功能,看看病毒有没有在复制状态。如果病毒发作过,复制过,肝功能有异常的,那再考虑应对措施。
  对于肝功能异常,病毒处于低级度者:如果病人的肝功能异常,而HBV DNA阴性的,也就是说病人的乙肝病毒曾发作过,但目前病毒处在低级度的,即小于10的5次方的,那么就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所以说,并不因为肝功能不正常,就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只有病毒数在10的5次方以上,如慢性乙肝病人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肝功能不正常,病毒处于复制状态者:当肝功能处于异常状态,且病毒量又大于10的5次方的,那就一定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小三阳”患者需到正规医院问诊
  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50%以上的乙肝患者是儿童期感染的,约60%自身免疫性肝炎始于儿童期。而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成人中仍有近10%的乙肝携带者,那么,由母亲传播给胎儿的几率也有10%,所以,很多人在母体时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很多病人在年轻时由于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乙肝病毒往往不曾发作,肝功能正常,临床没有任何症状。但在入学体检、婚检、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却往往会发现“小三阳”,乙肝病毒处于携带状态,或是处于复制状态。如果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好,病毒就处于低级度状态。
  由于大多数基层体检机构的医疗水平有限,体检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就会给这些携带者妄下结论,而病人本身也特别害怕,治病心切。临床发现很多病人发现自己是“小三阳”后,担心找不到工作,于是,急病乱投医,盲目转阴。另外,社会上也有一部分人群,对“小三阳”患者倍加歧视,敬而远之。
  陆伦根教授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小三阳”患者平时日常生活可以很正常,在病毒未发作时,可跟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所以,人们不应该对他们有任何歧视行为。但是,当病人查出是“小三阳”患者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查,确定病毒有无复制,肝功能有无异常,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病人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且肝功能正常的,也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病毒状态,及时对症治疗。
  临床现实也证明,有很多“小三阳”患者可以暂时不需用药,用不着一定就转阴。除非查出肝功能不正常,HBVDNA不正常,那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主要分为两类,即干扰素和核甘类。但即便抗病毒治疗,也要符合很多指证,需对症下药。
 
  防止“小三阳”转化为“大三阳”
  “大三阳”比“小三阳”传染性更高,危险性大多了,所以,“小三阳”患者应防止转化为“大三阳”。专家介绍说,E抗原阳性和阴性会随着机体免疫力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可以相互转化。大三阳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转到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病毒数从高级度到低级度。
  机体里“大三阳”和“小三阳”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有两种情况有些特殊:一种是在药物的干预下,或是在免疫的干预下,病毒从高级度到低级度,E抗原阳性到E抗原阴性,这是好现象;
  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是种免疫逃避,尽管从E抗原阳性转化到E抗原阴性了,但HBVDNA始终阳性,这是病毒逃避免疫。主要是肝脏的C区发生变异,分泌不出E抗原,只能分泌E抗体,其实,这种状态是不好的,这样的病人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他们对抗病毒治疗,特别是对干扰素治疗不敏感,呈现一种逃避的现象。
  乙肝患者别相信“转阴”保健品
  我国是乙肝大国,许多厂家瞄准乙肝治疗产品市场,谋求利益,推出各种各样的“保肝”、“治肝”、“转阴”等等药品和保健品。很多病人,查出“小三阳”后,就听信保健品广告,乱服保健品。那么,“小三阳”患者到底有无必要吃“转阴”保健品呢?
  实际上,保健品100%没有效果。任何一份所谓“转阴”的保健品根本无法治疗乙肝,能够真正“转阴”。目前为止,只有两种药物对乙肝有效,即干扰素和核甘类药物。正确的求医,对症吃药才有助于乙肝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专家告诫广大读者朋友,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自己肝功能异常、HBVDNA不正常,则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复查一下,排除体检时的错误。临床也发现,有些病人在体检时发现是“小三阳”,但到大医院,在正确的检查下,却发现是全阴性的。所以,第一步确诊自己是否为“小三阳”患者很必要;
  其次,如果发现自己是“小三阳”,则还需要检查相关的肝功能、HBVDNA状况,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病情。如果发现自己确定为“小三阳”患者,且肝功能异常的、病毒处于复制状态,HBVDNA阳性,则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最后,如果通过检查发现肝功能正常,HBVDNA阳性,则还可通过做肝活检,发现肝脏炎性达到2级以上,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一般这样的人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现在还没有药物可以打破免疫耐受状态。如果肝功能异常,无黄疸,可选择干扰素治疗。
  “小三阳”患者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项
  陆伦根教授介绍说,其实,乙肝携带者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分泌物传播。通常的交往,不会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染。吃饭可以通过分餐制。
  “小三阳”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不要饮酒;禁吃生食,如生的海鲜不要吃,否则,很容易被其他病毒所感染。如果重叠混合感染,就会使得病情加重。同时,还应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饮食上主张吃得清淡,不要吃大闸蟹、甲鱼等蛋白质高的食物,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加重病情。
  另外,乙肝携带者家庭中,患者应与家人分开吃东西,用的碗筷要分开,用过之后,还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虽然,一般来说,消化道不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但如果有胃溃疡、消化道破损等问题,长期和乙肝携带者生活在一起,就非常容易受到乙肝病毒侵害。
  在生活作息上:还需避免过度劳累;不要吃那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即那些需要肝脏代谢的药,如糖尿病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降血脂的药物,这些都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在消毒隔离措施上:卫生用具不能合用,如毛巾、脚布、牙刷、剃须刀等,如果合用,则容易引起病毒传染。如果家中有小孩的,则也应避免病毒传染给孩子。对于孩子用的物品,如玩具等最好能够每天消毒一次,避免感染。
  最简单的消毒方式是:将物品放在开水里煮沸15分钟。也可以将家中物品放在户外暴晒4-6小时,来消毒。此外,小孩子非常喜欢在地板上爬来爬去,也可以通过使用过氧乙酸来擦洗地板等。
  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乙肝携带者母亲,如果是“大三阳”,最好不用母乳喂养婴儿。如果是“小三阳”,在采取阻断措施的前提下则可以母乳喂养。
  
专家简介:
  陆伦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疾病,尤其是肝胆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医疗专长:擅长各类肝胆疾病、食管、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常委及副秘书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消化分会常委、上海市肝病学会副主委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等职。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之名医-优秀风范”、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得发明专利2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二等奖2项。
  《J Clin Translation Hepatol》、《中华肝脏病杂志》、《肝脏》和《实用肝脏病杂志》副主编,《J Dig Dis》、《中华消化杂志》、《Gastroenterology》(中文版)和《胃肠病学》等20余份杂志编委,主编7部专著,参编3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多篇,主持科技部“863”、“973”和“十二五”重大专项子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及上海市科委课题6项。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