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始,热浪来势汹汹。人们肆意享受着空调凉风、冰镇冷饮带来的舒爽惬意,夜间再邀三五好友,来一场烤串加啤酒的夏日狂欢,岂不妙哉!然而,夏天的风缓缓吹过,可怕的中风也悄悄潜伏,可要当心了!
脑中风也叫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被称为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2018年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人死于脑中风,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盛夏伊始,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脑卒中防治的相关知识,安心度过夏天,世界医疗网专访了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一科科主任钟萍。
炎炎夏日,卒中高发是何故?
脑卒中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导致,与季节变换关系密切。很多人误认为只有寒冷的冬天才是卒中的高发期,殊不知,炎热的夏季亦是如此。有数据显示,当气温超过32°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比平时增长60%以上,危险性也更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炎炎夏日成为了卒中高发季呢?
钟萍主任告诉记者,根据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归为三类:血管壁的改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夏天高温环境中,人体出汗增多,血液成分构成和血液的流变学就发生了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变缓,加大了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此外,夏天肠胃疾病高发,频繁的吐泻会使人脱水,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脑灌注不足,同时也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再者,如果夏天空调房里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大,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老年人,血管壁存在一定的改变,对温度的变化适应慢,随着脑血管不断收缩、舒张,容易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出现脑卒中。
最后,夏季闷热的天气难免使人休息不佳、烦躁不安、情绪波动,体内应激反应增强,血压波动,也可诱发脑卒中。
早期识别,“BE FAST”口诀要牢记
脑卒中往往来的猝不及防,患者会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全脑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表现复杂多变。为了帮助我们尽早识别这些症状,避免延误治疗,钟萍主任介绍了由中国卒中学会提出的“BE FAST”口诀。
(钟萍主任接受世界医疗网专访) “BE FAST”的中文意思是“要快”,体现了时间在脑卒中救治中的重要性。前五个字母分别对应脑卒中的一种警示症状,可以帮助大家在脑卒中早期快速做出识别:
“B”--Balance即平衡,指平衡或协调能力的突然丧失。患者常常觉得走路不稳,向身体一侧偏斜;或者做精细动作时变得比平时笨拙。
“E”--Eyes 即眼睛,指突发的视物困难。与脑卒中有关的视物困难常常表现为复视,通俗来讲就是看东西一个变两个,有重影,多伴随眼球向某个方向的运动受限;也会表现为偏盲,即整个视野的左侧或右侧一半突然缺失;还会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眼皮突然睁不起来也应受到重视。
“F”--Face 即面部,指突发的面部不对称。身边人可以正对患者,看看患者两侧的鼻唇沟是否对称,有没有一侧变浅;再让患者咧嘴笑或者呲牙,观察是否有一侧口角歪斜。
“A”--Arms即手臂,指手臂的突然无力或麻木,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可以将两只手臂平举进行判断,看是否能举到相同的高度。如果可以,就进一步观察两侧手臂平举是不是可以坚持10秒钟。如果有一侧手臂不能上抬或是提前掉下来了,那就需要引起重视。除了手臂以外,家属可以观察一下患者行走的时候有没有拖步,或者不能独立行走。
“S”--Speech 即语言,指突发的言语或者构音障碍。患者的表现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说话突然变得含混、“大舌头”,或者完全说不出话;也可以是不能理解、交流没有反应、答非所问等。
“T”--Time即时间,强调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的任何一种,提示很可能发生脑卒中,务必立即就医,千万不能等待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这里的时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要求家属或者目击者牢记患者的发病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这将有助于急诊医生判断时间窗,制定治疗方案。
突发卒中,急救措施很关键
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4.5小时之内,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据钟萍主任介绍,她所在的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科是全国最早开展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单位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两年来又开展了醒后卒中的静脉溶栓及桥接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脑卒中急救医疗服务。科室目前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可进行全年24小时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急救诊治。
(钟萍主任接受世界医疗网专访视频)
钟萍主任特别提醒,生活中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家属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附近有能力救治的医院。送医急救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可以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通过症状识别脑卒中后立即拨打“120”,如果患者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保持镇静,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
2、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应使患者仰卧,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引起气管阻塞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随意用药可能加重病情。
4、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切不可使劲摇晃病人的头部。
5、尽快把病人送到就近有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以便能得到绿色通道的优先有效救治。
(世界医疗网采编成员与钟萍主任合影)
预防“热中风”:六项注意 安心度夏
尽管卒中在夏季高发,且来势汹汹,但也不必过分担心,钟萍主任表示,超过80%的卒中是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的。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我们预防“热中风”,安心过夏天。
1、积极控制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
夏季高温只是一个诱发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心脏疾病、短暂性脑缺血(TIA)、吸烟、饮酒等才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想要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饮食、生活方式等调整控制好血压,夏季尤其注意血压监测,让其稳定在140/90mmHg以下,若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此外,具备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血液和心电图、超声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及时的筛查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意外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2、正确使用空调
空调是现代人夏天不能离开的工具,但是要注意的是,空调没有利用好,也是“要命的”。不可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不超过 10℃为宜,且使用空调时间不可过长,进出空调房前,要将身上的汗擦干,出入空调房的次数也不宜过多。室内外温差过大、频繁出入空调房会影响血管的收缩舒张,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3、及时补充水分,远离冷饮
夏季天气炎热,许多人喜欢选择冷饮,一饮而尽,酣畅淋漓。但是突然饮用大量冰水,可导致心脑血管骤然收缩。临床上,每年夏季因为饮用大量冷饮而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在少数。因此,最好饮用温水。同时夏季汗液蒸发较多,还要及时补充水分,成年人保证每天饮水 2000-2500毫升。
4、饮食追求“五颜六色”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例如胡萝卜、西红柿等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硬化。还要多吃如奶类、豆制品、燕麦片等白色食品,以及木耳等黑色食品,这些都是降低胆固醇的好帮手。
5、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
夏季白昼时间较长,可适当午睡以保证充足睡眠。此外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气躁,要注意及时调节,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
6、保持适当活动
夏季白天温度较高,应避免长时间、剧烈地户外活动,但适当的运动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必不可少,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方式。
专家简介:
钟萍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一科科主任。
擅长头痛、头晕、肢体无力麻木、记忆力下降、抽搐、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以及脑梗死、脑出血、眩晕症、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30年,主持省部级及市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l 论文 20 篇。首届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培养人才,第二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获奖者,杨浦区第十一批“拔尖”人才。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相关链接: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一科简介
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一科为上海市杨浦区医学重点学科及卒中中心特色专科,同时也是首批入围中国卒中学会授予的中国卒中联盟“卒中中心”之一。
目前,该科室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科室有上海市“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获奖者1名,杨浦区“拔尖人才”1名,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1名,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培养人才1名,虹口区“优秀青年医师”2名,杨浦区“好医师建设工程(青年学科骨干)”1名 、市东医院“菁英计划”培养人才1名。
科室亚专业及专科特色:
1、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早期康复护理及一级、二级预防
2、多学科联合眩晕/头晕诊疗
3、记忆障碍及老年痴呆早期诊断及干预
科室有固定床位50张,年门诊量6.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2000余人次。科室由医生13名,护士14名,技师3名组成,其中医学博士1名,医学硕士9名。配有重症监护系统,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步态分析仪,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固定设备及相应的医技人员。科室目前承担与参与国家级、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数十篇SCI论文。
科室对缺血性卒中可进行全年24小时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急救诊治,开展脑血管DSA造影术、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等神经介入治疗。“以患者为中心”,科室目前正在建设多学科眩晕诊疗中心。科室的中西医结合特色,可为慢性神经疾病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
科室开设有神经内科急诊、神经内一科普通门诊、专科家门诊以及脑卒中筛查、脑血管病、认知障碍、头晕与头痛、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及中西医结合等专病门诊。
本文作者/李 晓
本文摄影/顾潘庆
美术设计/张丽萍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李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