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上海)张狮驼报道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间始终与疾病斗智斗勇。从最初混杂着宗教与非宗教因素的原始医学,到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人类已经攻克和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疾病。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疾病是狡猾的,在某个条件充足的时刻就可能卷土重来。甚至它们或许从未被真正消灭,只是蛰伏在物质资源愈加丰富,全球经济往来越加密切的繁荣之下静静等待,这其中就有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
肺结核远离我们了么?
现在我们很难想象鲁迅笔下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悲怆,以及患有肺结核的小栓“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是何种痛苦。
我们或许也难以理解曹雪芹笔下被肺结核折磨得“香腮带赤,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腮上通红”的林黛玉为什么在当时看来别有一番风流。或者为何茶花女玛格丽特“脸色惨白,半张着嘴,竭力想喘过气来,她不时深深地吸气,然后长吁一声,似乎这样可以轻松一些,可以舒畅几秒种”的样子带有一种浪漫的光辉。
因为肺结核对于生长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好像已经是非常遥远的记忆了。我们只能在文学作品中一窥其貌,它是什么,它来自哪里,又将去到何处谁也说不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国内外知名结核病控制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王撷秀教授告诉记者,我国近几年每年肺结核病患病人数仍有约九十万左右,并且它在中国的传染病排名中一直排名第二。如果乙肝被消灭了,肺结核就将成为我国头号传染病。作为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人数位居全球第二,耐多药及耐利福平患者也位居全球第二。
肺结核并不浪漫
肺结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公元前403年,《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类似肺结核病,又称肺痨症状的记载。几个世纪以来,根治肺结核、消除结核病对人类的危害一直困扰着人类。
但在肺结核神秘面纱还未被掀起的18世纪欧洲,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肺结核病带来的症状——皮肤苍白,身材纤细,气质忧郁被认为是贵族的特征,肺结核是天才和美人才会得的疾病。在这之后,甚至有人为了追求这种病态的美感而主动感染肺结核,就如之前欧洲人主动感染梅毒一样。
或许在他们看来,漫长而平庸的生命是可以轻易抛弃的,拥抱短暂而璀璨的生命才是人生的正解。但对于奋斗在肺结核防治领域51年的王撷秀教授来说,治好肺结核病人,在自己的祖国率先消除结核病才是她的使命。20世纪60年代,她曾工作过的结核病医院环境、设施极为简陋,基本没有真正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因此她在工作中不幸患上了肺结核病并传染给了她的丈夫,这其中的艰险非亲身体会不能言表。
采访中,她谈到一段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记忆。当她还是吉林省通化市结核病医院的临床医生时,有三个特别年轻的男女从患者,他们住院时脸色苍白、每天咳簌不停。第一次住院“治好”出院后不久就重新入院,并且此后不断反反复复住院。她们把这种情况叫一进宫、二进宫、三进宫……王撷秀教授当时感到非常奇怪、百思不解,为什么她们认真负责地为病人治疗、给药正确,护士用心护理,病人却总是治不好?当时,她还组织护士到病人家里走访,但也解决不了问题。
非常遗憾的是,这几位病人最终还是在医院去世了,其中两位是因咳血窒息而死,另一位是因为多脏器衰弱而死。王撷秀教授发现,第三位病人的床头柜里摆放着很多PAS药片,几乎一点也没吃。
一次,她去听阚冠卿教授的“现代结核病新知识”讲座,当听到阚老师说:临床研究过程中治愈率达到85-90%的治疗方案,在日常工作中疗效远远低于临床研究结果。原因是病人不能完成全疗程,例如PAS药物不良反应大、而且一天要吃十几片,对胃的刺激很强烈,于是病人自行选择用药,不能规律服药,才造成久治不愈。她认真地说:“从此我豁然开朗。我知道了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督促病人把全疗程的所有药都按时吃完,争取治愈更多的病人,这是结核病医生的行医责任,也是社会责任。”
(世界医疗网采编组尹学兵主任、葛明月副主任与王撷秀教授合影)
任重道远,抗击肺结核不能放松
1940年之前,治疗结核病没有特效药,那时提倡的是疗养疗法,例如去空气清新的山里居住、增加营养等。1944年发现链霉素能杀死结核菌,1946年发现PAS有抑制结核菌生长的作用后,1952年又发现异烟肼有极强的杀死结核菌的作用。从此,才开启了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时代。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柳酸(PAS)成为当时三种主要治疗药物。研究中,两药治疗成功率约85%,三药共用治疗治愈率略高。但是事实上,该治疗方案用于所有病人后,在一些国家疗效仅为60%左右,甚至更低。
经过各国专家对此现象的研究发现,有的病人感觉服药后很快症状就减轻了,于是不再吃药;或者因药物副反应大而停药。时至今日,病人不能够坚持规律吃药并完成12至18个月的治疗仍是造成抗击结核病困难的原因之一。
从传播渠道来看,结核病菌经由呼吸道传染,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预防的特效手段。肺结核患者大声讲话、咳簌时会喷出微滴(俗称唾沫星子),结核菌就藏在其中。如果你与肺结核病患者距离在一米之内,结核菌就能通过对方喷出的飞沫使你感染结核菌。因此人们受结核菌感染的几率非常大。此外,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等情况也为当前肺结核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
加之我国肺结核病人总数多,耐多药人数也较多,新病人的感染率也不低,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耐多药问题,肺结核病传染下去,导致更多人耐多药,那么未来治起来就会更加困难。所以及早发现、及时正确治疗、完成全程疗程是目前预防肺结核的主要手段。因为病人一般是在没治疗之前的传染性最强,越早发现并确诊病人,越早开始合理治疗并坚持完成疗程,不但患者被治愈的机会增加,而且会阻断结核菌的传播,保护其他人不感染结核菌。
这些困难告诉我们,抗击肺结核任重道远,还不到放松的时候。王撷秀教授曾问过一些医生,他们是否认为结核病仍是常见病,然而没有一个大夫给出肯定回答。但实际上,肺结核仍是常见病!
近期,我国八个部委出台了一项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了很多保障措施、技术措施,消除结核病、保障人民健康,已经提到重要日程之中。医院、CDC、基层一定要联合起来,一起抗击结核病。
联合国大会提出要在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要达到每年每10万个人中不能有超过十个人新发结核病。但这个目标很难达到,在没有更有效的疫苗,更新、更好的药或其他有效的新手段之前,我们还必须努力落实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策略,并做的更好!我们期盼着有效的新疫苗及1周至10天就能治好结核病的通用药尽早问世并惠及所有患者。
专家简介
王撷秀
主任医师,博导,教授,天津结核病控制中心、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国内外知名结核病控制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曾任国际防痨协会执委会成员、结核学会主席、亚太区主席,WHO结核病防治策略专家组成员;前任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前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等职。首创结核病控制的“两个新模式”和“六大控制技术体系”。承担省市级及以上课题二十项,发表国内外论文五十余篇。201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
本文摄影:王俊入
值班编辑:江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