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医院,挂完号,一般医生都会要求患者先去“拍片子”,可能是X光、CT、磁共振、甚至是PET/CT、PET/MR等,很多患者看到这些检查项目都是一头雾水,这都是什么检查,有无必要做?有什么区别?医学影像检查在医学上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盛夏的一天下午,世界医疗网采编组一行来到在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上的全景医学影像诊断虹口中心,独家专访了从事医学影像及PET/CT诊断工作10余年的影像学专家石华铮院长,石院长工作至今已经累计完成PET/CT诊断及随访近15万例,也因其一直坚持“精准诊断”的理念,而被病患及媒体所关注!
石院长告诉记者,早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 射线(一般称 X 光)以来,开启了医学影像崭新的一页。在此之前,医师想要了解病患身体内部的情况时,只能依靠触诊和剖腹探查,但上述方法缺乏准确性亦或巨大创伤,不能实现无创或微创诊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影像发展至今,除了X 射线以外,涌现出了很多其他成像方法,并发展出多种的影像检查方法。这些影像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影像诊断也逐渐被临床医生依赖,被大众熟知,曾经的“辅助科室”成了临床各科室的“抢手货”。
那么多影像检查项目,我该怎么选? 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其实有很多的交叉和重叠性,可以有很多异病同症,也有很多同病异症,所以我们患者不能简单根据症状去判断疾病,更没有能力去选择用什么影像检查,一定要让专业的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来共同确定影像检查方法。只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事半功倍,让患者最大程度的获益。
为什么医生给我选了这个检查,而不是其他检查? 石院长说,对于患者而言,多种多样的影像检查方式从名字来看,都是近亲,貌似并无多大区别,但经医生之手后,却往往给患者一种“非此即彼”的感觉。例如CT和PET/CT,乍一看都是CT,但是好像都可的检查,就没必要同时做了。医学影像诊断专家石华铮就表示,各项影像检查在临床当中存在,都有各自价值,它们不同的功用和特点,满足了医生对于疾病诊断的不同需求。
CT、PET/CT、PET/MRI的区别? 其实它们各有各的优势,而不是说有一个检查能够把所有的检查都替代掉。据石华铮介绍,以全景医学影像中心虹口中心的一台最新的force 双源CT为例,其在冠状动脉显像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它可以无创诊断,只需要1/4秒,就可以对病灶进行精准扫描,且患者吃的射线剂量极低,仅相当于两张胸片的剂量(小于1mSv),而重建的图像可以薄到0.16mm/层,达到活体解剖程度,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病灶的狭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诊疗帮助很大。
此外,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所配备的目前全球尖端的影像筛查设备PET/CT、PET/MRI,对全身多种良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有着极其显著的优势,可以检查出小至毫米级的肿瘤,尤其对于肝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很有帮助。
PET/CT的辐射剂量会不会对损害健康? 辐射问题是很多人就医的焦虑之处,存在辐射的X线检查、CT检查和核医学科检查究竟给患者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这是很多人的疑点。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有辐射的影像检查所带来辐射剂量已经被降到很低,其危害完全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因此,石院长认为,没必要因噎废食,合理的影像检查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做完影像检查,报告到底说了什么? 拿到检查报告一脸茫然,应该是非医学人员的通病了。很多人费尽一番辛苦一通检查做下来,没什么大问题,就被步履匆匆的医生“打发”了。那么,检查报告到底说了什么,他们究竟有没有问题,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全然不知。石院长表示,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作为第三方影像检查中心,除了紧抓诊断质量这一生命线,同时狠抓全流程的服务环节,除了给来检者提供温馨专业的就医环境,还提供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亲自为患者解读报告的服务,让病人或家属明白检查结果的含义,理解后续治疗的一些建议,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即使增加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也要让患者明白自身病情,从而更好的帮助患者。
医学影像的未来发展? 石华铮院长表示,这些年影像学科在临床学科里面的进步和地位的提高,离不开所有影像人的辛苦付出和现代影像设备日新月异的进步。且与临床其他学科的交融性越来越强,相信未来的医学影像会是一个多种影像融合应用的时代,也会是与临床科室更加紧密融合的时代。受检者一定会更加获益,更加有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相关链接: 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作为经国家卫健委批准试点成立的国内首家独立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一家专注于疑难病诊断的专业医学机构,致力于成为”精准影像的先行者、深度健检的实践者、专属医疗的提供者”。其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其在提供影像诊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服务,提供检查-诊断-会诊等一条龙服务。
专家简介: 石华铮 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虹口中心)院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委员,中国非公医疗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委员,从事医学影像学及PET/CT诊断工作10余年,工作至今累计完成PET/CT诊断及随访近15万例,擅长胸、腹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工作团队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参编《肺外科学》、《胸部疾病诊断学》与《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临床病例分析》,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016年获上海市卫建委课题1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
本文作者/葛明月
本文摄影/徐智伟
美术编辑/赵青青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宜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