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名医 >

大数据将会对AI智能医疗带来什么?

2019-06-19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当下热门话题,许多人都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那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有怎样的联系?
  2019年6月14日,“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在苏州凯宾斯基大酒店召开,2300余位结核领域业内人士参会。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作主题为《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专题讲座。会上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在《世界医疗网》专访中指出,如果从脑科学研究当中、大数据当中会挖掘出一些东西,也许这些东西提供的线索是现在的AI还不具备的,所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大数据时代推动精准医学的出现
  据陈润生院士介绍,最近30年,随着生物医学有非常重要的进展,破译了人的遗传密码,这在生物医学界里,过去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遗传密码非常长,大约30亿,如果打印成册的话,那就是100万页的一摞书。这虽然对整个生命医学研究是非常基础、至关重要的,但是信息也非常大,这就导致了生物医学从过去更多的是比方说定性的、表述的,过渡到一个定量的大数据的时代。
  因为遗传密码称作基因组,除了基因组之外,还要制作,由于它的信息发放,那么就导致转录组出现蛋白组,所以就导致了非常多的大数据。因此整个生物医学,因为遗传密码破译就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也导致了精准医学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精准医学本身方向是明确的,就是把通过遗传密码破译来的新的信息,用来解决生物医学当中的问题,提高生物医学研究的水平,但是是否最终的实现这样一个方向,要看对整个大数据的知识和对它的了解。
  从目前看来,从本质上来讲,这个方向是对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本身的遗传密码当中存在很多关键问题,知识挖掘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其实说遗传密码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观点,实际上是不确切的。遗传密码当中,多年的积累只是了解一小部分,还有太多的事要做,而这些太多的事儿,正是精准医学要做到精准,必须要这样做的事。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互相启发,相辅相成,互相相通
  AI技术的不完善,让AI系统和真正的生物脑相比,其结构复杂度、连接度等方面还落后很多,也就是说AI技术需要像真实的脑系统,通过学习来逐渐丰富改进自己。而此过程中怎么学习,会产生相应的数据,而脑是个复杂系统,所以它显示未来功能的时候,也是以大数据的形式,所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整个自然科学应当说是互相启发,相辅相成,互相相通。
  但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普遍的方法,那么凡是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工数据的,都要遵循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是基于知识,人工智能也是有前提的,它不会无中生有。其次,人工智能目前被广泛的应用,要考虑到人工智能现在的结构,跟高等生物、跟人的具体脑的功能、脑的结构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即从人工智能本身来讲,跟真正的生物的脑的结构来比,它还是简单了,它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的网络连接还差得很远。三是,技术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AI系统的作用,如何能让它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科学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因为过去没有遗传密码,所以很多疾病,实际上病因不明,那么治疗也就不能有的放矢。随着很多的遗传密码被破译,许多疾病找到了缘由,如身体发生某一突变或遗传密码自身的缺陷造成,也就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得以修复,这是非常重要的进展。由于遗传密码破译给整个生物医学带来了新的信息,也一定会提高整个疾病诊断治疗,包括用药的准确度,但是正因为这样,所以整个大数据会很快的渗入到整个人类生产生活当中来,而将来,生物医学大数据深入到生活当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但正因为这样,所以需要整个社会提高对它这方面的认识,才能够避免某些不实的概念,引起人们的某些不必要的这样的影响。
  所以如何科普新的真实的科学知识并向广大社会介绍,让全民更加了解这方面知识,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科普、科学教育一定是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新的科学发展,更好的服务大众,更好发挥效果。
  专家简介: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核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创新课题组组长。是我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非编码RNA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二十多年来在生物信息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曾参加我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曾参加人类基因组1%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构建了收录非编码RNA及其基因的数据库NONCODE,以及收录非编码RNA与其它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数据库NPInter,这两个数据库也已成为了国际在非编码RNA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数据库。
文/葛明月
摄影/王俊入
值班编辑.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