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纪念秦氏针灸流派创始人秦亮甫教授逝世一周年 >

我与先生——怀念师恩

2020-04-2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记得第一次去拜见秦亮甫教授是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诊疗所的门诊工作室里,等到门诊结束后,我们开口才叫了一声“秦老师”,秦老马上纠正我们“你们不应该称呼我老师,我已经收你们为徒,并且得到中医药管理局认可的,从现在起你们就称呼我先生吧”。

  2019年4月28日凌晨,我的先生——秦亮甫先生永远的离开我们了。

  近来时常想起以前在先生面前跟师学医的场景,历历在目,犹如先生没有离开还在我们身边。

  回想起第一次拜见先生,那是2002年的秋天,我有幸成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第三届继承班学员,拜全国名老中医和上海市名中医秦亮甫教授为师。当时我们没有像后面的师弟师妹们有正式隆重的拜师仪式,记得第一次去拜见秦亮甫教授是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诊疗所的门诊工作室里,也是秦亮甫教授的门诊时间。那天是阳光明媚的周末,当时我与先生从未谋面,彼此都不了解,我和师弟李虹虹二人怀着忐忑不安心情去见秦亮甫教授,走进诊室看到满屋子的患者,只见一位将近80高龄的老者眉目慈祥,轻声细语,平易亲和地在诊治每一位患者。我们在一旁耐心等候,等到门诊结束后,我们二人开口才叫了一声“秦老师”,秦老马上纠正我们“你们不应该称呼我老师,应该称呼我先生,我已经收你们为徒,并且得到中医药管理局认可的,从现在起你们就称呼我先生吧”。先生二字在现代语境中是对男士的称呼。然而在古代有达者为先,师者之意,是一种尊称。《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孔颖达疏:“先生,师也。”是对老师,医生等的尊称。从此我们与秦老之间就以“先生”称呼,并与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缘。

  先生秦亮甫生于江苏武进一个中医世家,曾祖父秦仁岐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眼科医生,祖父秦产荣继承发扬了中医眼科外还擅长中医内科,到了其父秦志成一辈,医术更趋辉煌,医疗手法日益增加,不但能以药治病,还运用针灸来疗疾,以善治眼科、内科。外科等杂病为长,在武进县和上海地区颇有名望。先生秦亮甫自幼随父学医,深受世代家传医术之影响,精通四部中医经典著作,将其融会贯通,并且善于总结历代医家的各派学说,博古融今,博采众长,古为今用,衷中参西,弱冠之年悬壶沪上,1945年开始独立行医,1946年获全国第一届高等中医师考试及格证书及中医师证书。记得我父亲曾经告诉我当时在国民党期间要考取中医师资格证书是非常难的,淘汰率很高,能取得中医师的基本上都是翘楚。需要经过笔试和面试,笔试是以经典原文的默写和理解解释,题目范围广泛,是面试需要通过对患者的诊治,写出理法方药,由当时上海滩有名望的资深中医评审提问,通过后方能取得中医师证书。在当时先生诊所的患者与其父不相上下,直到1958年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先生在行医路上从没有停息过,在患重病恢复期间坐堂,收徒,发扬中医,行医至今已有七十五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疗风格。

  跟随先生临诊十分辛苦,先生与其他老中医有不同之处,在先生这里没有分科,虽然当初我们是以针灸医生的身份拜师学医,但先生的特长是针药结合,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病种涉及范围广,按照现代医院分科就是全科医生,所以对从事针灸专业的我们压力很大,重新学习中药,方剂,内外妇儿等科。先生是个待人与待己都很严格的人,不管是在做学问或做人方面,他的眼中容不得一点含糊。可想而知,这对学生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先生常说这样一句话“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记得刚开始跟师坐诊的时候,先生面对患者都是亲历亲为,从不让我们学生动手做针灸治疗。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慢慢让我们治疗一些老病人,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无痛进针,熟练运用补泻手法。先生常常告诫我们要善待理解患者,要有一颗慈悲之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解决患者疾苦,况且我的临床经验是从病人身上得来的。在对待一些棘手的疾病,他往往会认真查阅许多资料,用心治病。随着跟师的时间延长,我们会发现先生的治疗方法是在不断地改进,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先生在治疗上尊古而不泥古,吸收各家学说,不排斥西医。他常说“疗效就是硬道”,临证疗效是中医立命之本。2000多年的中医能存在于现在,关键就是疗效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

  我非常敬佩先生60岁开始学法语,并且9次赴法国作针灸讲学,在第3次赴法讲学时可以不需要翻译授课,且自编中医法语教材,深得当地学员的好评,并任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斯巴斯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得对教育贡献卓著的“依堡卡特”奖章。直到去年的新年先生还与法国学生有书信和电话往来。90多岁的先生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和不断学习的毅力,去年在先生手术回复期间还指导审核完成弟子们撰写的《秦亮甫临证思辨和医案集萃》一书。

  我很庆幸在我的人生中遇见了先生,成为他的弟子。他学养深厚,温和谦逊,睿智幽默,豁达大度,平易近人,热心助人。先生对待弟子在学业上严格,在生活上对待弟子关爱有加,经常提醒我们弟子要注重保养身体。在跟师期间我不幸患上重病,在住院治疗和恢复阶段,80高龄的先生每每抽出时间探望我,鼓励我,并一直为我诊病开方,直到我康复。先生不仅授予我们知识,还让我们懂得怎样去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先生如慈父般的呵护着我们。

  现在先生驾鹤西去,天堂里多了一位名医,而我们却少了一位慈父和恩师。

  作者介绍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


网页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