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医名院 > 名院 > 北京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15-11-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原名为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政府和苏联红十字会援助下,由中国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医院。1954年,医院从甘水桥旧址迁入现址。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特为医院亲笔题词。1957年3月,苏联政府将医院正式移交我国,周总理亲自来院参加了移交仪式。1970年,周总理亲自为

  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原名为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政府和苏联红十字会援助下,由中国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医院。1954年,医院从甘水桥旧址迁入现址。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特为医院亲笔题词。1957年3月,苏联政府将医院正式移交我国,周总理亲自来院参加了移交仪式。1970年,周总理亲自为医院定名为“北京友谊医院”。 2014年10月23日,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勤部卫生部认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9.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全院现有职工2800余人,其中具有正副主任医师、正副教授、研究员及相应职称的高级技术人员近400人。医院设有临床及医技科室43个。日门诊量8000人次左右,年出院5万人次左右。现有编制床位1256张。医院是首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全市患者均可来院参保就医,并能够为外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服务。2009年8月正式启用的医疗保健中心是集门、急诊、住院、检查于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心,配有国内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信息系统,承担着北京市及中央司局级以上8000多名医照人员、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任务。

  科室推荐:

  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是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挂靠单位、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在消化系疑难病及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多次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公益性项目、国家科技部之国际合作项目、“九·五”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每年与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承办卫生部委托的“全国消化医师进修班”,同时不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胃镜、结肠镜、EUS、ERCP沙龙及“手把手”培训班,“‘友谊’消化直通车万里行”被批准为“卫生部第二轮十年百项计划”,学员们在经过“手把手”的培训后,临床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带动发展边远、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消化科工作人员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07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党支部、北京市卫生局五四红旗团支部,2006年度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北京市学习型班组先进单位。2011年5月,获批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名医推荐:

  龚树生,男,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原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首席专家,北京同仁医院人工耳蜗中心主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首席专家。擅长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学,尤其是人工耳蜗植入、中耳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听力重建术、面神经疾患及眩晕的显微外科治疗等方面有所建树。因中耳炎术后听力恢复好、干耳率高而受到患者的普遍好评。

  门诊时间:星期二下午,星期四上午

 

  白志刚,男,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199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期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主要包括胃、肠、肝、胆、胰腺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综合治疗及临床基础研究。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 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临床及基础科研课题,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