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内科 >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2014-09-13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根据临床分期、症状和疾病活动情况而定。CLL为慢性惰性病程,随访结果表明早期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早期(Rai O~Ⅱ期或Binet A期)患者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症状和疾病活动情况而定。CLL为慢性惰性病程,随访结果表明早期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早期(Rai O~Ⅱ期或Binet A期)患者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疾病高度活动,应开始治疗:①体重减少≥10%、极度疲劳、发热(38℃))2周、盗汗;②进行性脾肿大或脾区疼痛;③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或直径>10cm;④进行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2个月内增加>50%,或倍增时间<6个月;⑤出现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⑥骨髓进行性衰竭;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进行性加重。在疾病进展期(Ⅲ、Ⅳ期或C期),却无疾病进展表现者,有时也可"观察和等待"。

    既往CLL治疗多为姑息性,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症状为主要目的。近来发现,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生存期较部分缓解和无效者长,因此治疗应致力于提高CR率,并尽可能清除微小残留病。

    (一)化学治疗

    1.烷化剂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CLB)有连续和间断两种用法。连续用药剂量为4~8mg/(m2·d),连用4~8周。根据血象调整剂量,以防骨髓过度抑制。间断用药总量0.4~0.8mg/kg,1天或分4天口服,根据骨髓恢复情况,每2~4周重复一次。对初治CLL,该药CR率不足10%,总治疗反应率50%~60%。目前多用于年龄较大、不能耐受其他药物化疗或有并发症的患者以及维持治疗。另一种烷化剂环磷酰胺,疗效与CLB相当,组成COP或CHOP方案并不优于单药。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是一种新型烷化剂,兼具有抗代谢功能和烷化剂作用,单药治疗CLL,不论是初治或复发难治性患者,均显示了较高的CR率和治疗反应率。

    2.嘌呤类似物  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用量一般为25~30mg(m2·d),连续3天或5天,每4周重复一次。CR率达20%~30%,总反应率约60~80%,中位缓解期约是CLB的2倍,但两者总生存期无差异。烷化剂耐药者换用Flu仍有效。嘌呤类似物联合烷化剂,如Flu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优于单用Flu,能有效延长初治CLL的无进展生存期,也可用于治疗难治复发CLL。

    3.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时的治疗,一般不单独应用,但大剂量甲泼尼龙对难治性CLL,尤其是17p缺失患者有较高的治疗反应率。

    (二)免疫治疗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因CLL细胞表面CD20表达较少、血浆中存在可溶性CD20分子,利妥昔单抗在CLL患者体内清除过快,需加大剂量或密度才能有效。与阿仑单抗相比,利妥昔单抗潜在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弱。

    (三)化学免疫治疗

    利妥昔单抗可以增强嘌呤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其联合Flu的CR率和生存率高于单用Flu。FC联合利妥昔单抗(FCR方案)治疗初治CLL,CR率可高达70%,总治疗反应率>90%,40%以上CR患者经PCR检测未发现微小残留病,是目前初治CLL获得的最佳治疗反应。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

    CLL患者年龄较大,多数不适合移植治疗。预后较差的年轻患者可作为二线治疗。在缓解期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效果优于传统化疗,部分患者微小残留病可转阴,但易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使部分患者长期存活甚至治愈。常规移植的相关并发症多,非清髓性移植(NST)可降低CLL移植相关死亡率,延长生存期。

    (五)并发症治疗

    因低γ球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缺乏及老龄,CLL患者极易感染,严重感染常为致死原因,应积极治疗。反复感染者可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并发AIHA或ITP者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且脾大明显者,可考虑切脾。有明显淋巴结肿大或巨脾、局部压迫症状明显者,在化疗效果不理想时,也可考虑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