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耳鼻咽喉科 > 慢性化脓性耳炎 >

慢性化脓性耳炎的治疗

2014-08-2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治疗】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1.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促使鼓膜愈合。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腺样体炎、慢性鼻窦炎等。

  2.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依不同类型病变而定。

   (1)静止期:以局部用药为主。通常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棉签拭干或用吸引器吸净,再滴入抗生素药液。按不同病变情况选择局部用药:①鼓室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混合液滴耳,如0.3%氧氟沙星、0.25%氯霉素、复方利福平等滴耳液,最好根据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无耳毒性的抗生素药物;②对黏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减少,中耳潮湿者可用乙醇甘油制剂,如3%硼酸乙醇、3%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

  氨基苷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慎用。一般不主张用粉剂,因粉剂可堆积堵塞鼓膜穿孔,妨碍引流,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尽量避免滴用有色药物,以免妨碍局部观察。中耳腔内忌用含酚类、砷类腐蚀剂。

  滴耳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病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然后以手指轻轻按捺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5~10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冬季应使滴耳药液温度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抗生素水溶液不宜长期滴用。

  若耳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小的鼓膜穿孔可能自愈,穿孔不愈合且CT证实中耳乳突腔无顽固病变者应及时行鼓室成形术,以求彻底根治中耳慢性病变,并保留或改善听力;

   (2)活动期:以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为主,尽力保留听力相关结构。

  1)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注意定期复查。

  2)引流不畅者,可视及鼓室有肉芽及息肉,不宜简单钳取或烧灼,因其可能损伤听小骨甚至损伤暴露的面神经,引起严重后果。应在局部控制炎症的同时,根据病变范围,施行相应的乳突手术。术中应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前提下,尽可能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以求保留或改善听力。

  3)乳突根治术:近20余年来,由于耳显微外科的快速发展,乳突根治术的范围和术式已有了很大改进。

  经典的乳突根治手术使外耳道、鼓室、鼓窦和乳突腔形成一个大的术腔,清除被破坏的听骨,以彻底清除病变。该术式可使听力遭到严重损害,故目前仅适用于骨质破坏范围较大的中耳胆脂瘤、合并感音神经性聋或某些颅内、外并发症者,以及咽鼓管功能无法恢复者。随着耳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清除病变的同时,围绕如何提高听力术式上有了许多改进或改良性的探索。针对乳突根治手术中外耳道后壁的保留与否,出现了"完壁式"、"完桥式"和改良乳突根治等不同的手术方法。"完壁式"或"完桥式"手术取后鼓室径路或联合径路(即通过乳突与中鼓室径路),在清除病变的同时保留外耳道后壁及鼓沟的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施行一期或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听觉功能一般恢复较好,但要注意彻底清除病变。亦可单行"完壁式"或"完桥式"任何一种术式,改良乳突根治手术是在原乳突根治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术中不保留外耳道后壁的完整性,要求开放上鼓室外侧骨壁、鼓窦及乳突,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立即或择期行鼓室成形术。开放的乳突术腔可用骨粉、碎骨片、羟基磷灰石微粒或带蒂肌瓣等进行填塞,以缩小术腔或重建外耳道后壁,术后听力亦可获得提高。此外,尚可根据病情作部分乳突手术(如乳突切开手术-后鼓室切除术,上鼓室切开术,上鼓室-鼓窦切开术等)。由于病变部位的不确定性和严重程度的差异,故对术式的最后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咽鼓管功能状况、患者年龄以及能否定期复查和术者的技术条件等综合考虑。近些年来,随着耳显微外科、内镜中耳手术以及微创耳外科的开展与普及,及时处理中耳细微病变,彻底清除中耳病灶的同时,保留或改善听觉功能,已经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