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耳鼻咽喉科 > 慢性鼻炎 >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
【病因】
未明。一般认为,本病不是感染性疾病。即使有感染存在,也是继发性的。目前认为,本病与很多因素相关。
1.局部因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迁延成慢性炎症。
(2)鼻腔解剖变异:如鼻中隔偏曲或气化中鼻甲等,阻碍鼻腔通气引流,增加鼻黏膜反复发生感染的机会,导致鼻腔黏膜迁延炎症。
(3)鼻窦慢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症性疾病,分泌物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因此,慢性鼻炎常与慢性鼻窦炎症性疾病共存,称慢性鼻及鼻窦炎。
(4)邻近感染性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5)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如鼻内滥用萘甲唑林(滴鼻净)或麻黄碱滴鼻液,可导致药物性鼻炎。
2.职业及环境因素 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如水泥、石灰、煤尘、面粉等)或有害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等),生活或生产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如炼钢、烘熔、冷冻作业)均可导致本病。
3.全身因素
(1)全身性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心肝肾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慢性便秘等,可引起鼻黏膜血管长期淤血或反射性充血。
(2)营养不良:维生素A、C缺乏。
(3)内分泌疾病或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鼻黏膜水肿。妊娠后期和青春期,鼻黏膜常有生理性充血、肿胀。
4.其他因素 烟酒嗜好,长期过度疲劳,免疫功能障碍,变应性鼻炎等。
【病理】
主要有2种组织病理类型。
1.鼻黏膜深层动脉和静脉、特别是下鼻甲的海绵状血窦呈慢性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加。
2.早期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动、静脉扩张,静脉和淋巴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静脉和淋巴管回流障碍,静脉通透性增加,黏膜固有层水肿。晚期发展为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肥厚。下鼻甲最明显,其前、后端和下缘可呈结节状、桑葚状或分叶状肥厚,或发生息肉样变。中鼻甲前端和鼻中隔黏膜亦可发生增生、肥厚或息肉样变。
【临床类型】
以上述2种组织病理类型和参照临床表现,可分为2种类型。
1.慢性单纯性鼻炎(chronic simple rhinitis) 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第1种类型。
2.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第2种类型。两种临床类型在病理学上虽有不同,但实际上无明确界限,前者可发展、转化为后者。两者间临床表现略有差异,治疗亦有所区别。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症状】
1.鼻塞 特点:①间隙性: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寒冷时加重;②交替性:变换侧卧方位时,两侧鼻腔阻塞随之交替。居下位的鼻腔阻塞,居上位者则通气。
2.多涕 一般为黏液涕,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涕。有时可有头痛、头昏、咽干、咽痛。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耳鸣和耳闭塞感不明显。
【检查】
1.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富于弹性,探针轻压之凹陷,探针移开后立即复原,对减充血剂敏感。
2.分泌物较黏稠,主要位于鼻腔底、下鼻道或总鼻道。
【治疗】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1.病因治疗 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全身性慢性疾病、鼻窦炎、邻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2.局部治疗
(1)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慢性鼻炎首选用药,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并最终产生减充血效果。根据需要可较长期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好。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