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医名院 > 名科 >

福建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

2017-06-1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福建省首批医疗领先特色专业、内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福建省首批医疗领先特色专业、内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福建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福建省首批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治定点单位、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在规范、公益、安全、高效前提下,连续5年收治专科患者、心脏介入手术量、危急重患者抢救量及院外会诊量全省前茅。
学科在职医师36人、护士61人,医护人员配备满足临床工作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形成结构合理、和谐高效的学术与技术团队。在职医师中72%以上为30-50岁的中青年骨干人才,89%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43%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学科拥有博导2名、硕导5名、美国心脏病学院FACC1名、欧亚介入心血管病委员(APSIC)2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名、福建省优秀专家1名、省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各2名。
学科核编病床102张,设有分工较明确、功能较齐全的心血管亚专科学组:冠心病学组(2组)、起搏及电生理学学组、结构性心脏病学学组、高血压与血脂学学组、心力衰竭与心血管重症医学学组、心血管超声医学学组、心功能与心电图学组,以及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承担临床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与研究)。学科各专业组及功能诊断室均有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业务能力较强的技术或学术骨干,更有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近年来,学科在以崭新的医学理念为广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业绩,锻造出了患者信赖及同行认同的颇具特色“福建协和心血管内科”品牌。优化的医学资源配置及良好的科学管理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临床方面
学科注重特色建设及优势发挥,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心血管超声医学及心力衰竭防治方面的学术与技术方面发展较好。
1.心血管介入治疗:曾任该科主任的陈春光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省内、在国内开展了多种心血管介入治疗新技术。其中,陈春光教授1986年底开展的序惯双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成形术及肺动脉瓣成形术为当时国内外的技术创新,同期他还开展了导管冠脉内溶栓术及PTCA术,奠定了学科的发展基础。现任科主任陈良龙教授及学术团队更是关注国际学术动态与新技术疗法的引进、消化与创新:在上世纪90年代末较早在国内开展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复杂病变与分叉病变、CTO病变等PCI治疗;1999年在省内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并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手术及心脏再同步起搏术,2000年起在我省及较早在国内进行经桡、肱动脉心脏介入治疗术并进行多项手术方法改良,完成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手术、复杂分叉病变对吻介入治疗术及各种动静脉瘘导管栓塞术,2001年在省内完成切割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再狭窄切割球囊再成形术,2002年起在我省开展多种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无保护冠脉左主干介入治疗术及大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离术,2003年省内、较早在国内开展门诊冠状动脉造影术,使既往必须住院才能进行的创伤性心血管检查得以在门诊患者中开展,2004年在省内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治疗,2004-2005年陈良龙教授创造的改良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封堵法在根治PDA方面效果佳、创伤与痛苦小、在PDA治疗方面有较大的技术创新,2007年开展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虚拟组织成像,提高了冠心病诊断及斑块性质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诊疗技术是陈良龙教授首创的改良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及冠脉分叉病变新型CULOTTE术,该两项原创性的技术备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
至今心内科累计完成各类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万余例。近5年来,介入诊疗手术量特别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均居全省前列。
2.心血管超声医学: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省内率先开展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周围血管超声、颅内血管超声的检查、诊断、研究及推广普及工作。90年代中期在国内较早开展联合药物负荷超声试验、心肌和左心声学造影等新技术,目前开展的新型超声诊断技术如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应变应变率成像、实时心血管3维成像及血管内超声成像,进一步拓展了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与应用领域。近年来,较早在国内开展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工作,显著地提高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水平及不明原因胸痛的鉴别诊断能力;在CUU病房引入超声心动图心脏血流动力学连续监测,为危重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和及时施救提供了快速准确资料,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