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梅毒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梅毒和胎传性(先天)梅毒。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一)获得性梅毒(后天梅毒)
1.一期梅毒 主要症状为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一般无全身症状。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在侵入部位发生的无痛性炎症反应。潜伏期为1~8周。硬下疳的好发部位主要在外生殖器,口腔是仅次于外生殖器的第二个好发部位,可发生在唇、舌、牙龈、腭、咽喉。硬下疳初起为一个小红斑,软骨样硬度。迅速扩大,形成无痛性溃疡。溃疡多为单个,边缘清楚,周边隆起,基底平坦,肉红色,表面有少量浆液分泌物。约3~8周硬下疳可不治自愈。
(1)唇硬下疳常表现为巨唇,是一期梅毒常见的口腔损害,唇部下疳引起唇及周围组织肿胀,触之较硬,表面有黄色薄痂,可形成溃疡,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2)舌硬下疳表现为舌前部光滑呈粉红色,覆盖灰白色假膜,触之稍硬,无痛,颏下及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2.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皮肤、黏膜、骨骼及其他器官的多发性损害,称二期梅毒。常发生于硬下疳消退后3~4周。主要口腔表现有以下方面:
(1)梅毒性黏膜炎:好发于颊、舌、腭、扁桃体、咽及喉部,表现为黏膜广泛充血、红肿、糜烂与溃疡。伴有灼痛、口干等表现。损害如果累及声带,可有声音嘶哑或失音。
(2)梅毒黏膜斑:是二期梅毒的特征性损害。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舌最多见,其次为咽、扁桃体、唇、颊及腭。损害为灰白色、光亮而微隆的斑块,易发生糜烂,表面覆盖灰白色假膜,周围有红晕。
3.三期梅毒 又称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的潜伏期或更长,有40%梅毒患者发生三期梅毒。病变累及皮肤黏膜、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
三期梅毒的皮肤损害主要是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
三期梅毒的口腔黏膜损害主要是三期梅毒树胶肿性舌炎、舌白斑。
(1)树胶肿:是三期梅毒常见的口腔表现,主要发生在硬腭、软腭。初起为小结节,逐渐扩大,中心软化、破溃,造成组织破坏及缺损。硬腭树胶肿可造成口腔与鼻腔穿通,影响发音和吞咽功能。
(2)梅毒性舌炎:舌背乳头萎缩消失,损害区光滑发红,呈萎缩性舌炎表现。有时为分叶状,伴沟裂,表现为弥散性间质性舌炎。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