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内科 >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
【治疗】
(一)病因治疗
纠正基础疾病。药物引起者需立即停药。
(二)对症治疗
限制水摄入对控制症状十分重要,轻、中度SIADH患者每天摄入量限制在不显性丢失和尿液排出量的总和之下(0.8~1.0L),症状即可好转,体重下降,血清钠与渗透压随之增加,尿钠排出随之减少。严重患者伴有神志错乱、惊厥或昏迷时,可静脉输注3%氯化钠溶液,滴速为每小时1~2ml/kg,使血清钠逐步上升,症状改善。频繁监测血钠(每2-4小时1次),控制血钠24小时内升高不超过10~12mmol/L。当恢复至120mmol/L左右,患者病情改善,即停止高渗盐水滴注,继续采用其他治疗措施。如血钠升高过速,可引起中枢性脑桥脱髓鞘病变(可表现为发音困难、缄默症、吞咽困难、倦怠、情感变化、瘫痪、癫痫样发作、昏迷和死亡)。有水中毒者,可同时注射呋塞米20~40mg,排出水分,以免心脏负荷过重,但必须注意纠正因呋塞米引起的低钾或其他电解质的丧失。
(三)抗利尿激素受体拮抗剂
托伐普坦片可选择性拮抗位于肾脏集合管细胞的基底侧膜Ⅱ型AVP受体(V2R),调节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对水的清除,促使血钠浓度提高。每日1次,起始剂量15mg,服药24小时后可酌情增加剂量。服药期间,不必限制患者饮水,同时应注意监测血电解质变化,避免血钠过快上升。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渴感、晕眩、恶心、低血压等。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