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好转,寿命延长,吃得好,活动少,加上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性强,冠心病的患病率呈现增高趋势。据1999年的统计,在城市人口死亡原因占一至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呼吸道疾病,农村则为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因此,冠心病的预防和诊断已列为国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这种形势下,一种新的技术——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与我们见面了。
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能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是冠心病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病变,其主要原因是粥样斑块形成。长期以来,血管造影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和标准;但是病理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所提示的影像与病理解剖结果有很大差异,即冠脉造影并不能如实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其原因之一是:冠脉造影仅能显示被造影剂填充的管腔,对血管壁则无能为力,而事实上,冠脉狭窄的病变最早正是从管壁开始的。其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为偏心或不规则斑块,并且病变早期冠脉常发生代偿性扩张,这时冠脉病变已经发生但血管造影并不能反应。
血管内超声在这些方面则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由于超声遇到血管壁组织产生反射,这就使血管腔内超声不仅可以反应管腔情况,还可以依据反射波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厚度、形态等,从而判断管壁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同时,腔内多普勒技术还可以测出冠脉各个切面的血流速度,从而对冠状动脉的功能做出评价。实践证明,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40%以下的病例,由于血管的代偿性扩张,造影尚呈阴性,而血管内超声则能检测到疾病的早期存在。
也正因为此,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正在逐渐取代冠脉造影,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新的“金标准”。
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用于介入治疗的优势
介入性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过去,介入治疗手术方式的确定及远期效果的评价等都是通过血管造影来决定的;但是,血管造影并不能反应冠脉病变的实际情况,因此常给介入治疗带来一定的问题。
而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弥补冠脉造影的不足。由于腔内超声可以确切显示粥样斑块的位置和形态,因此,常可提供比冠脉造影更为丰富的信息。对于某些介入治疗后造影显示效果良好的患者,超声常可检测出治疗部位大量残余病变的存在,这无疑对介入性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提供了更确切的指导。不止于此,因为血管内超声能够提供关于血管组织结构的信息,从而使其更有利于阐明介入治疗后管腔再通的机制;这对于每一个病例,血管内超声都能评价出其管腔的增大是由那一种或那几种机制协同作用取得的,从而使临床医师对于患者的今后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血管内多普勒还可以测量病变血管在治疗前后的血流速度,从而评价病变血管的实际生理功能状态。以往认为,这一点可以用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的百分比来评价,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管径狭窄的百分比与冠脉血流储备(冠脉功能评价的主要指标)并没有严格的相关关系。因此,血管内多普勒技术对判断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查费用昂贵,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决定是否该进行这类检查。
专家提醒:
冠心病的蛛丝马迹
1.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至肩、手臂或颈部等。
2.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感;
3.饱餐后、寒冷时或看惊险影片时有心悸、胸痛;
4.在公共场所或上楼梯时觉得胸闷;
5.睡觉低枕时感到胸闷、憋气;
6.性生活时感到心跳、气急、胸闷;
7.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
本文作者:宋娟林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张狮驼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