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像检验 >

女性年过四十,每年要查一次骨密度

2018-09-1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人到中年后,首先,一定要改掉长期吸烟、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条件的可定期监测骨密度。

  据专家介绍,女性40岁以后,由于雌激素的减少,体内的钙会快速丢失。据统计,女性一生中丢失的骨量占全身骨量的30%~50%。加上女性骨量储备又少于男性,因此成了骨质疏松最普遍的受害者。其中,女性在妊娠和哺乳期的钙流失更应引起重视。在孕期的头三个月,孕妇体内钙流向胎儿的速度非常快。刚出生的婴儿体内含量为20~25克,均来自母亲。有专家曾作过去比较,发现分娩后妇女的骨量水平与五六十岁女性相差无几。在哺乳期,母亲体内大量的钙随乳汁哺育了孩子。俗话说“生一子,落一齿”,可见女性付出的“钙的代价”之巨大。因此,光靠饮食中钙的摄入已无济于事,必须及时补充相当量的钙制剂。这样不仅保证了胎儿的骨骼发育,而且对预防母亲骨质疏松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约一半患者没得到诊治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徐苓教授曾指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脊椎骨折,但大约50%的脊椎骨折患者没有得到过诊断与治疗。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很多人都知道骨质疏松导致的髋骨骨折将会危及生命,但是,对脊椎骨折的危害却认识不足。”徐苓教授说,实际上,脊柱骨折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中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骨折的45%,但是大约50%的患者是在多次骨折后才被查出。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些是因为患者自身重视不够,认为疼痛躺几天就好了;有些患者虽因疼痛就诊,如果医生问诊不够细,也可能漏诊。腰背部疼痛、身高减低、驼背畸形、呼吸困难、胃肠道反流及其他消化系统症状,都可能是脊椎骨折的预警信号。

40岁后1~2年查一次骨密度

  徐苓教授建议,人到中年后,首先,一定要改掉长期吸烟、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条件的可定期监测骨密度。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达到峰值骨量有关,这个峰值大约出现在30~40岁之间。如果知道峰值骨量,以后每1~2年测1次,由专科医生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如果已经患上骨质疏松症,可通过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防治骨质疏松的最终目的是预防骨折。在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中,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它们可以为骨的形成提供原料,但同时要“节流”,因此通常还需要加用一引起抑制骨骼破坏的和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此外,骨质疏松是慢性疾病,坚持治疗很重要。有研究表明不能坚持治疗不仅会直接影响药物疗效,更会增加骨折的风险,从而导致治疗成本的增加。然而,患者依从性差更是目前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据专家介绍,当前比较创新的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唑来膦酸可通过每年一次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即可达到全面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的作用。

 

  (刘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