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实验诊断学 > 肝、胆、胰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
肝纤维化是肝内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结缔组织主要成分是胶原。肝纤维化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单胺氧化酶、脯氨酰羟化酶、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Ⅳ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断、层黏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及透明质酸等的测定。
(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的结缔组织的生物合成增加,其主要成分是胶原。在胶原生成初期,首先生成前胶原,前胶原受到肽酶切割分离,成为Ⅲ型胶原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amino terminal procollagen type Ⅲ peptide,PⅢP),部分进入血中。PⅢP常被用做肝脏纤维化的检测指标,多以放射免疫法加以检测。
【临床意义】
1.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PⅢP增高,但在炎症消退后PⅢP恢复正常,若PⅢP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因此PⅢP检测还可鉴别慢性持续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在酒精性肝炎时,PⅢP也明显增高,并与PH活性相关,此酶与胶原合成所必须的羟脯氨酸合成有关。
2.肝硬化 血清PⅢP含量能可靠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性及肝脏的组织学改变,是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良好指标。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血清PⅢP明显增高。但与原发性血色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
3.用药监护及预后判断 血清PⅢP检测可用于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监测,并可作为慢性肝炎的预后指标,如慢性肝炎PⅢP持续升高,提示有肝硬化的趋势。
在肺纤维化、骨髓纤维化及某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ⅢP也增高。
(二)Ⅳ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l片段)
Ⅳ型胶原(collegen Ⅳ,CⅣ)分布于肝卖内皮细胞下,是构成基膜的主要成分,由三股螺旋中心区、氨基末端7S片段和羧基末端球状NC1片段组成网状结构。血清7S、CW、NC1主要从基膜降解而来,而不是由胶原合成而产生,故可作为反映胶原降解的指标。在肝纤维化过度增生时,CⅣ的含量增加伴随着CⅣ降解酶活性的增加,所以CⅣ的合成和降解都处于较高水平。CⅣ与层黏连蛋白有高度亲和性,过度沉积使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组织结构和肝血流改变,使肝细胞营养受限,从而加剧肝脏病变。现认为,在肝纤维化早期已有CⅣ的沉积。血清CⅣ及其产物的增加是肝纤维化早期的表现。
【临床意义】
1.肝硬化早期诊断 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CⅣ NC1分别为6.0±2.9、10.2±2.0、13.5±3.0μg/ml。血清CⅣ在轻型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时增高,血清水平依次递增。在CⅣ与7S片段平行检测中发现,其在肝纤维化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和0.628,可见后者更为密切。血清NC1、7S含量的升高与血清层黏连蛋白、PⅢP的升高是一致的。肝纤维化早期血中PⅢP、7S、NC1含量均增高,以7S及NC1为明显,7S及NC1含量在反映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发展趋势方面优于PⅢP,提示CⅢ合成增多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表现之一。
2.用药疗效及预后判断 在慢性丙型肝炎时,血清CⅣ不仅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还可以预测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疗效。故认为干扰素的疗效主要与血清CⅣ水平、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类型有关,血清CⅣ大于250μg/ml时,干扰素治疗无效。
3.其他 在与基底膜相关的疾病时,可出现CIV水平的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三)单胺氧化酶
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为一种含铜的酶,分布在肝、肾、胰、心等器官,肝中MAO来源于线粒体,在有氧情况下,催化各种单胺的氧化脱氢反应,即:R-CH-NH2+H2O+O2→RCHO+NH3+H2O2,可通过检测底物的减少量、氧的消耗量和NH3的生成量来确定MAO的活。MAO可加速胶原纤维的交联,血清MAO活性与体内结缔组织增生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常用MAO活性测定来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
【临床意义】
1.肝脏病变 80%以上的重症肝硬化病人及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MAO活性增高,但对早期肝硬化反映不敏感。急性肝炎时MAO大多正常,但若伴有急性重型肝炎时,MAO从坏死的肝细胞溢出使血清中MAO增高。轻度慢性肝炎MAO大多正常,中、重度慢性肝炎有50%病人血清MAO增高,表明有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形成。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