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外科 > 肺癌 >

肺癌的诊断

2014-07-31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病变早期得到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诊断】 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病变早期得到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正侧位片  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大部分肺内病灶。中心型肺癌早期X

线胸片可无异常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可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癌肿转移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出现肺门阴影或纵隔阴影增宽,不张的上叶肺与肺门肿块联合可形成"反S征"影像。纵隔转移淋巴结压迫膈神经时,可见膈肌抬高,透视可见膈肌反常运动。气管隆突下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可使气管分叉角度增大。晚期病例还可看到胸膜腔积液或肋骨破坏。

  2.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胸部CT图像避免了病变与正常组织互相重叠,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的病变(如肺尖、脊柱旁、心脏后、纵隔等处)。因其薄层扫描,密度分辨率很高,可以显示直径更小,密度更低的病变。CT不但可以显示病灶的局部影像特征,还可以评估肿瘤范围、肿瘤与邻近器官关系、淋巴结转移状况,为制订肺癌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也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最有效手段。

  肺癌常见的CT征象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肿瘤滋养动脉、血管切迹和集束征、胸膜凹陷或牵拉征、偏心空洞等征象。部分早期肺腺癌在CT中可表现为磨砂玻璃阴影(GGO)。中心型肺癌CT表现为肺门肿块,还可表现支气管内占位、管腔狭窄、阻塞、管壁增厚。同时伴有肺门增大,及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等改变。

  3.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  PET检查是利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脱氧葡萄糖的摄取不同而显像,恶性肿瘤的糖代谢高于正常细胞,表现为局部放射性浓聚。适应证包括: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癌分期、转移灶检测、疗效评价、肿瘤复发转移监测等。近年来发展的PET-CT,结合了PET与CT的优点,弥补了PET对病灶精确定位的困难,提高了诊断的效能及准确性。

  4.磁共振检查(MRI 并非肺癌诊断的常用检查手段,但对肺上沟瘤(Pancoast肺癌)需显示胸壁侵犯及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受累情况,MRI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此外对碘过敏不能行增强CT扫描的病例可考虑行MRI检查。

  5.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于肺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除腹部超声(主要是肝和肾上腺)外。胸腔积液定位、锁骨上区淋巴结超声检查等也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6.骨扫描  采用99cmTc标记的二膦酸盐进行骨代谢显像是肺癌骨转移筛查的重要手段。

      【病理学检查方法】

  1.痰细胞学检查  肺癌脱落的癌细胞可随痰液咳出,痰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可以明确诊断。中央型肺癌,特别是伴有血痰的病例,痰中找到癌细胞的机会较高。临床可疑肺癌者,应连续送检痰液3次或3次以上做细胞学检查。

  2.支气管镜检查  临床怀疑的肺癌病例应常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其主要目的是:①观察气管和支气管中的病变,并取得病理证据(包括在直视下钳取、刷检、肺泡灌洗);②病灶准确定位,对制订手术切除范围、方式有重要意义;③发现可能同时存在的气管内原发癌。近年新出现的自发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技术能进一步提高对肉眼未能观察到的原位癌或隐性肺癌的诊断。

  3.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  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可对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针吸活检。已广泛应用于肺癌病理获取和淋巴结分期。与纵隔镜检查相比,它具有更加微创的优势。

  4.纵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气管周围、隆突下区域淋巴结情况,并做组织活检,明确纵膈淋巴结有无转移。由于纵隔镜是在直视下取材,取材量大,诊断准确率高,因此目前纵隔镜任然是诊断上述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但需要全麻、局部切口,因此较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创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