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疗网特邀通讯员顾海鹰报道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 之时,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春季,中老年朋友更应注意春季保健,防范由于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疾病。每年春季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最佳时间,除了日常生活起居、户外运动锻炼进行养生保健以外,还可以通过饮食保健调养,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起居篇: 起居要有规律。春天,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 ,经常到室外、林荫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
运动篇: 春季天气渐暖,草长花开,空气新鲜,正是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人们走出居室,参加春练,如散步、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有益处。锻炼时不宜大汗淋漓,以见微汗为好。实践证明:春季锻炼不当,会适得其反。
春季锻炼时应注意“五不宜”:
一、不宜早:初春,晨间气温低、雾气重。过早出户后,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诱发哮喘病、老慢支,还会使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故应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为宜。
二、不宜空: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故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啡、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
三、不宜露:早晨户外活动,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旷野、公园或草坪等,不要顶风跑,更不宜脱衣露体锻炼。
四、不宜激:老年人体力弱,适应性差,故运动量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激烈运动容易诱发心、肺疾病 。
五、不宜急:因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协调功能较差,故锻炼前应轻柔地活动躯体、扭动腰肢、活动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事故。
饮食篇: 春天渐暖而风多,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在饮食方面应摄取足够营养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由于寒冷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还需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
另外,春天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以免造成营养失调、抵抗力下降。
春天又是容易旧病复发的季节。如高血压患者在春季血压容易增高,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正如中医学中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应选食橘子、香蕉、柠檬、梨、绿豆、芹菜等食品,亦可用菊花泡茶喝,对高血压患者有清头目之效。
防病篇 春天阳光明媚,令人陶醉,然而春季又是慢性疾病(比如支气管炎、咽炎、肺炎、哮喘、心血管疾病)、皮肤病、胃肠道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流感和感冒的发生。所以,春季养生对于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预防“倒春寒”。
春季养生可遵循“五不原则”: 不湿: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
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不冻: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
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专家简介:
崔力 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从事社区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病的中西医诊治,尤其是虚劳病、高脂血症、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宜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