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防治高尿酸血症,重视中医体质调理

2020-11-04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注重体质调理,尤其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以脾瘅为核心,多靶点、多途径整体调节,不仅能降低血尿酸指标,更能从整体上改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肾功能等,体现整体治疗优势。

  世界医疗网(上海)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日益走高,成为继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尿酸会损害人体血管的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的收缩状态,产生高血压、心脏缺血、动脉硬化等一系列问题。高尿酸血症还能引起肾脏损伤。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会引起痛风,沉积在肾间质,容易导致肾脏的炎症性损伤。非结晶尿酸导致肾脏小血管收缩、肾脏缺血,最终同样导致肾功能的损害。

  高尿酸血症常无症状,注重体检,早发现早控制

  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常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体检时发现,如果患者除了血尿酸超标之外并无其他症状,而尿酸虽然超过了正常值,但小于480μmol/L时,在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可以先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暂时不用药;但如果患者年龄已经超过60岁,又有冠心病、糖尿病、抽烟史等,则应该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进行。早期控制高尿酸,对保护肾功能意义重大,因此应注重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高尿酸血症。

  注重中医体质调养,防治高尿酸血症

  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注重体质调理,尤其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以脾瘅为核心,多靶点、多途径整体调节,不仅能降低血尿酸指标,更能从整体上改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肾功能等,体现整体治疗优势。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加之饮食不节,嗜食肥甘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风寒湿等外邪为患,发为本病,而痰湿瘀热为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在高尿酸血症防治中主要重视补脾肾、化湿热、祛瘀血。

  补肾法治病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然“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随着年龄增长,肾气衰,肾虚不能化气利水,致湿浊内停而成,因此高尿酸血症以肾虚为本,肾虚体质者更应注重体检,早期体质调理,补肾培元。

  健脾法治病之根:脾为后天之本,生痰之源,主运化水谷、水湿,脾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血水运行不利,酿生痰浊,发为本病,故脾虚为本病之根,因此健脾之法对高尿酸血症防治疗效显著,平素可适当食用薏米仁、山药、白术等健脾之品。

  利湿法治病之标: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肾虚不能化气利水,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湿浊内生,煎熬成痰。利湿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之责,因此湿热或痰湿体质者应注意检测尿酸。平素可选用利水渗湿或化痰燥湿药物,如茯苓、泽泻、萆薢、苍术、黄柏等药物代茶饮。

  祛瘀法治病之顽:本病存在无症状特点,因此常会使患者错过早期治疗时机,使病程延长,中医认为久病入络必有瘀,瘀血阻滞、痰瘀互结,痰瘀阻络,病情缠绵,最终成为顽疾,因此高尿酸血症尤其顽固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重视活血化瘀之法有利于尿酸控制,可适当使用当归、三七、赤芍、蒲黄等化瘀之品。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高尿酸血症

  第一,重视常规体检,普通的常规抽血即可反映血尿酸值是否超标。

  第二,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多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已确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由于其嘌呤代谢紊乱,应避免吃海鲜、动物内脏、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切忌“啤酒或白酒+海鲜”的搭配。对于一般非内脏的肉类、豆类、菇类等“次危险类”食物,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但不能为追求低嘌呤而完全不吃,否则易导致营养不良。尚未服药的患者应严格控制嘌呤摄入量。

  第三,多饮水。普通人每天应摄入1500-2000ml的水分,而患者在服药期间更需要增加饮水量,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

  第四,慎用可能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和使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

  高尿酸血症患者日常调护应记住几个数字:三个3、一个6、一张表

  三个3:每日3g盐、3升水、30分钟运动

  普通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g,相当于一个啤酒盖,痛风患者减半<3g;充足饮水有利于排出尿酸,痛风患者每天起码2升以上水,最好3升;运动促进尿酸排出,中低强度为宜,如游泳、步行、跳舞等;50岁左右患者运动后微微出汗,心率110-120次/分左右,每天早晚各30分钟,每周3-5次;

  一个6:六类食物别吃或少吃

  6类食物别吃和少吃:高果糖食物、调味料、咖啡浓茶、啤酒、种子类食物、内脏和鱼类;

  一张表:了解高尿酸血症饮食宜忌

  专家简介:

  王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脑血管病、慢性胃肠肝胆病、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运用“扶正抗癌法”诊治恶性肿瘤,减轻放化疗副作用、预防复发和转移。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高级访问学者,上海"杏林新星人才培养"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特需门诊:

  周四下午

  (以当日挂牌为准)

  张洪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西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等科研项目6项,主持院级课题2项,第一作者发表SCI及统计源期刊论文9篇。

  擅长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及肥胖)、高血压、慢性胃炎等的临床诊治;对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等的中西医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心得。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全天

  (以当日挂牌为准)

  本文作者/张洪艳 王兵(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赵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