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秋季,应该如何养生呢?俗话说“一场秋雨一阵凉”,夏季的炎热逐渐退去,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此时养生的总原则是“秋冬养阴”。只有顺应秋季节气的特点,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活力。
1.精神养生
秋季的精神养生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即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心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
秋天花木凋零、草枯叶落,难免会让人产生一丝淡淡的忧愁,触景生情,悲从心生。因此,秋季也多是抑郁发作的季节,我们不要被自然界的萧条所传染,应该通过情绪的调节、舒畅,来保持肺气的清肃正常,以顺应秋季收敛的自然特性。
2.起居养生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就是说,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所以在秋季人们应在晚上九点入睡,早上五六点起床,以顺应“收养”之道。
3.运动养生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养生的好时期。由于自然环境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需要收敛内养,故运动养生也应顺应这一原则。
老年人可选择五禽戏、太极拳、六字诀、八段锦等调息养神,刚柔相济,形与神和;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要想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注意“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具体而言衡量一个人的最适宜运动量以微汗为宜。
4.饮食养生
秋季饮食宜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少辛增酸”,因此可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补肝气、收敛肺气。
秋季养生最佳蔬菜--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鲜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白木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则可以滋补肾阴。
秋季养生最佳水果--梨
梨因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对痛风病、风湿病及关节炎有防治功效,同时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
秋季养生最佳肉类--鸭肉
秋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更重要的是,鸭子本是凉性食品,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宜于滋阴养津以防秋燥。中医称鸭为“药”和滋补上品。这是因鸭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鸭肉中的脂肪含量适中,约为7.5%,比鸡肉高,比猪肉低。喝鸭汤进补,最好结合自己的体质状况、配合中药或者食物进行。
对于平时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山药、莲子、黄芪或西洋参,一般为30-60克;
对于女性来说,由于秋季皮肤干燥,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百合、玉竹,以起到养颜护肤的作用。海带炖鸭:原料:净鸭500克、净海带150克。做法:将鸭剁成小块,海带切成方块。将鸭和海带在开水中焯一下。加水烧开,捞去浮沫,加入大葱末、姜末、料酒、花椒用慢火炖至烂熟,再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调味即可。
5.饮茶养生
萝卜养生茶: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姜苏茶: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不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此方以药代茶,味少而精,实用简便。
桔红茶:桔红3~6克、绿茶5克。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此茶以桔红宣中理气,消痰止咳。
6.药物养生
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滋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常用药物有:西洋参、冬虫夏草、山药、芡实、麦冬、百合等。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具有补气滋阴的效果,与其它参的功效有所不同,经常服用也不会上火,对于熬夜、虚火上升的人作用明显。冬虫夏草的主要功能是润肺补肾、止咳化痰、止血,尤其适用于气管炎、肺气虚、肾气虚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山药分为干山药和新鲜山药,均具有补脾益肾的作用,尤其适合女性食用。除上述几味药外,秋季药补还可选用一些中成药,如复方蜂乳、生脉饮等。
7.“春捂秋冻”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即随天冷逐渐增添衣物,但添衣勿太多太快。“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天棉衣要晚脱一段时间,以免受凉生病;秋天则相反,厚衣服要晚些穿,多经受寒冷的刺激,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8.保证睡眠,避免“秋乏”
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够恢复体力和精力,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睡眠时间以7-8h为宜,因为少睡夭寿,而久卧伤气,且贪睡易导致肥胖。,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精。夜半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之时,因此应在子时以前入睡。“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秋冬属阴,头宜朝西而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9.按摩养生
承浆:承浆穴位于下唇凹陷处,用食指指腹用力压揉,口腔内就会涌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口渴感即可消失,可减少饮水的次数。这样不仅可预防秋燥,在分泌液中还有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神门:神门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缘。用拇指按摩神门穴100次,早晚各1次。神门穴为心经的腧穴,按摩此穴有治疗胸闷、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癫狂等症,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等。
手三里:手三里穴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用手指按摩手三里穴80~100次,早晚各1次。手三里穴为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按摩此穴有润化脾燥、生发脾气、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对腹痛、腹泻等症效果明显,同时对上肢不遂、手臂疼痛、肘挛不伸、齿痛颊肿等症有治疗作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病、中风后遗症和肩周炎等病。
曲池: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用手指按摩曲池穴80~100次,早晚各1次。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具有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之作用。对热病、头痛、眩晕、腹痛、吐泻、瘰疬、上肢不遂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对冠心病、房性早搏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咀嚼鼓漱:晨起和睡前做上下颚运动。闭嘴,舌抵上颚,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专家介绍:
孟胜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擅长中医脑病(缺血性脑血管病、TIA、痴呆等)、心血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脾胃肝胆病(慢性胃炎、脂肪肝等)、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的中医药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六上午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孟胜喜
特邀通讯员:顾海鹰
值班编辑:孙雯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