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秋季进补之前,先要这样把脾胃调养好

2019-08-1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进入秋季后不少市民开始进补养生。中医学认为,暑热伤津耗气,秋季可以适当进补。

  进入秋季啦,不少市民开始进补养生。中医学认为,暑热伤津耗气,秋季适当进补可以弥补身体在苦夏时的损耗,还同时为秋冬御寒做准备,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

  秋季如何进补才健康

  秋天,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因此,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秋天,气候凉爽。按中医来讲五脏属肺,食物的五味中辛味散肺气之郁,应当“平补”。没有病的健康人可以进行食补,但应该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从中吸取营养,输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减少疾病,推迟衰老。因此可食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

  下面介绍一些秋季进补知识和注意事项。

  秋天进补之前先调好脾胃

  初秋时节不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之品。因为,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我们的脾胃比较虚弱,此时大量进补必然会加重脾胃负担,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饮食,先调脾胃后滋补才是正理。同时秋季进补还需根据气候和个人体质,这样才能补出效果。

  不同体质调理脾胃也各有侧重

  调理脾胃须侧重于健脾、清热、化湿,不妨多吃一点山药、薏米、红小豆、扁豆等,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二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其次,调理脾胃还要因人而异。具体而言,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1)脾胃虚弱者

  脾胃气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倦乏力、时有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苔白腻等症状。

  这类人群在进补前需要适当吃点茯苓饼、芡实、山药、扁豆、粳米等健脾和胃的食物。胃阴不足者可以吃百合、枸杞、荸荠,银耳等,脾胃虚寒者可以吃大枣、生姜等温中散寒的食物。可以将上述食物熬煮成粥食用,更利于胃肠的吸收,和胃、补脾、润燥的效果更佳。

  2)胃火旺盛者

  胃火旺盛者经常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舌苔黄腻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时之日久,积热于肠胃,引起胃火炽盛。

  这类人群进补前需要先适度多吃些苦瓜、黄瓜、冬瓜、绿茶等清淡之品,严重者可服用清胃泻火的药物,将胃火清泄体外,不要贸然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

  老人与儿童的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经常出现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的现象。因此,在进补前应先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陈皮,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尤其是儿童,属“纯阳之体”,不适合服用补品。

  不要过多食用温热食物

  秋季进补,不要过多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燥热伤阴,补得其反。但阳虚体质者如果一味清热,反而会适得其反。脾胃不适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秋季进补要注意什么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国人自古就有在秋冬季节进补的养生习俗。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当注意“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进补要适量;

  五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

  秋季是人体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是进补不当反而会危害身体的健康。秋天要避免过食辣椒、胡椒、羊肉、狗肉等辛燥之品。另外,秋冬季节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本文作者/七七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赵青青